在以“青春‘三问’启新程 强国有我勇担当”为主题的“思政第一课”上,阳江一中党委书记通过阳江代表人物的事迹,包括校友曾庆存院士“让中国人预报自己的风雨”、谢佩铃“凭坚韧摘得世锦赛冠军”、林贤治“以著作守护民族精神”等,要求广大学生应当把理想融入时代洪流,为富民强国而奋发学习。
各学校的“思政第一课”,除了开学典礼上校长的授课,还包括法治副校长、消防安全员、健康副校长的“安全第一课”,老师们的“班会第一课”“生命第一课”等,呈现出主题多元化、形式互动化、地域特色化的特点,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和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这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时刻,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第一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
首先,以历史为课堂,将抗战精神具象化为“家国情怀”等关键词,结合校史、地域历史中的抗战元素。如同济大学“思政第一课”在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的中国李庄古镇举办,让学生感知“历史就在身边”。各学校可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历史遗址,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增强代入感。
其次,通过阅兵仪式,感悟抗战精神,更能体验祖国的伟大。挖掘地方抗战史实,邀请本地老兵后代、文博馆长进校为学生讲述“身边的英雄”,感受先辈们的牺牲与奉献精神。通过朗诵红色诗歌、学唱抗战歌曲、观看历史影像、聆听英雄故事等,将历史叙事转化为情感体验。
再次,将抗战精神与新学期目标结合,提出具体行动倡议。伟大抗战精神的教育价值,不仅在于铭记历史,更在于启迪当下。当年,那一代的年轻人为了民族独立,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救国救民的责任与担当;今天,每一名时代新人,都应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迎难而上的勇气、百折不挠的韧劲,跑出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一程。
“思政第一课”的深意,远不止于新学期的仪式,更体现在激励时代新人,用伟大抗战精神熔铸人生志气,以爱国情怀激荡奋斗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