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紧扣“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建设“富美、绿美、和美”乡村,绘就一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态富裕的乡村新图景,闯出一条以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建设“富美阳江”,关键是产业振兴。我市坚持以党建为纽带聚合资源要素,出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6条”,让村集体“钱袋子”逐步鼓起来,去年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今年,围绕打造100个收入超百万元富裕村的目标,我市要深入推行“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打破行政、地域、业态壁垒,打造区域化功能型党组织,推动功能、产业、机制、资源链式融合;要实施“强村带弱村”“村企结对”“产业党委”等共建联建模式,在产业链上成立产业党支部,建立生产种植等功能型党小组,引领党员群众因地制宜,探索小而特、小而优等发展模式;要继续实施“双带共富”行动,带动党员群众融入共富产业链,增强村级组织自我“造血”功能。
建设“绿美阳江”,擦亮绿色发展底色。我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山川绿化,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志愿者响应+群众参与”的生动局面。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之以恒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要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设“和美阳江”,必须群策群力,不断夯实群众基础。基层党组织要在总结乡村治理“积分制”等经验的基础上,出台指导意见和具体管理办法,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理化指标,做实“党建+群众自治”“党建+乡风文明”“党建+平安建设”“党建+便民服务”,实现党建“一子落”,治理“满盘活”;要聚焦破解群众生产生活诉求收集、解决、回应难等问题,建强网格员、党员联系户、人民调解员、便民服务代办员、志愿者等队伍,让群众的诉求有人收集、有渠道反映、有专人解决,对诉求处理结果由群众评价,努力做到前端感知更灵敏,中段处理更有效,末端反馈更快捷,形成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解决群众诉求长效化”。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