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那一片蔚蓝

□ 古伟中

2025-11-02 09:15:15 来源:阳江日报

有朋自阳江来,茶叙间自然聊起新旧阳江故事。阳江,这座依偎在粤西南蔚蓝海疆的年轻城市,是我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调离阳江回省城工作不觉已是25年前。25载光阴倏忽而过,漠阳江的涛声仍时常在心底回响——这条

阳江,那一片蔚蓝

□ 古伟中

阳江日报

有朋自阳江来,茶叙间自然聊起新旧阳江故事。阳江,这座依偎在粤西南蔚蓝海疆的年轻城市,是我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调离阳江回省城工作不觉已是25年前。25载光阴倏忽而过,漠阳江的涛声仍时常在心底回响—这条发源于阳春翠岭、蜿蜒近二百公里注入南海的母亲河,以她的丰沛乳汁,滋养了阳春的金黄稻浪,也见证了下游江城的日益繁华。如果要用颜色来指代这座城市,那我认为一定是海天一色的蔚蓝与峰峦叠翠的碧绿。

犹记得1988年,阳江筹备建市,我作为广东省干部考察组组长,三下江城,完成任务,为这座新生的城市添砖奠基。未曾想,七年后的一纸调令,竟又让我与这片土地结下更深厚的缘分。从38岁到44岁,人生最富生机的六年,我全身心交付给了阳江,与淳朴坚韧的阳江人民并肩奋斗。或者可以说,当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我和阳江人民耕耘的汗水与挥洒的热情。

阳江既有400多公里长的漫长海岸线,又有北部地区层峦叠嶂的灵秀风景,山海兼优,钟灵毓秀。阳春的喀斯特迷宫凌霄岩、春湾石林鬼斧神工,是天地珍藏的画卷。市区鸳鸯湖的潋滟波光,是我那些年晨昏漫步常到的地方,是都市喧嚣中的一方宁静。

而最让我和远方钟情阳江的游人情思凝聚的,莫过于海陵岛这块蓝色海洋中神奇的土地。这个100来平方公里的小岛,由一段堤坝式的公路连接大陆。它不仅有大角湾澎湃激情的白浪欢歌,有十里银滩那绵延入梦、仿佛能揉碎心事的细软白沙,有谷寮渔村带着咸腥海风与袅袅炊烟的古朴渔韵,它更深沉的魅力,在于历史的沉淀与文明的呼唤。

大角湾的喧嚣之外,十里银滩的尽头静卧着一座水晶宫—那是宋代沉船南海I号永久的居所。我曾许多次伫立其旁,凝视那些穿越八百载时光、重见天日的青白釉瓷、铁器漆盒。它们并非冰冷的器物,而是南宋海上丝路辉煌的呼吸,是古老商船梦断波涛的叹息。水波在透明穹顶外荡漾,光影在船舷龙骨间流转,仿佛时光在此凝固、低语,诉说着当年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帝国的兴衰与中国先民向海图强的无畏。这份沉甸甸的历史馈赠,让海陵岛拥有了连接古今、对话世界的独特气韵。

然而,海陵岛的灵魂深处,激荡着一曲更为悲壮的史诗。历史的指针回拨到南宋末年,宋元海战从珠江口的崖山,打到这座形似海螺名叫螺岛的南部海域,张世杰率残部与元军展开最后的殊死决战。滔天巨浪,蔽日狼烟,终未能挽狂澜于既倒。史载他舟覆殉国,遗体漂流至岛畔,当地人感佩其忠烈,将遗体葬于岛上,自此之后将螺岛易名为海陵岛。陵者,山丘;高大的坟墓。英雄魂归之处,浩气长存之山。漫步沙滩岛礁,海风似乎仍裹挟着金戈铁马的余响;眺望万顷碧波,那不屈的英魂仿佛已化作灯塔,照耀着这片承载了家国大义与民族气节的海域。“海陵”二字,是地理的坐标,更是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呼唤,都是对这方水土厚重历史的深深致敬。

记得调离阳江的前一年,我受命担任阳江市首届旅游文化节总指挥。为了起到更好的推广宣传效果,我邀请挚友、音乐名家陈小奇先生专门创作主题歌。当《永远的眷恋》旋律响起,唱响江城大街小巷时,那份深情瞬间击中我的心房。如今细品这歌名,岂非小奇兄对我与阳江、与这片融汇了蔚蓝之梦、翠绿之魂,更沉淀了南海I号悠远文明与张世杰碧血丹心之“海陵”的深情最精准的注脚?漠水长流,海潮往复,心中对阳江的眷念,早已融入血脉,成为生命里“永远的眷恋”。

二十五载回望,阳江的山海画卷依旧鲜明如昨。那份蔚蓝与翠绿交织的记忆,如同漠阳江水,永远奔流不息;而海陵岛上,历史的回声与大海的咏叹,也终将在这片被英雄与文明共同铭刻的土地上,生生不息。

(本文作者曾任中共阳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中共阳江市委副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