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对爸爸说,我一个月读了 20多本书。他大吃一惊,觉得不可置信。那时,还在读小学的我学业压力并不重,班上流行各种课外书。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于是,我不停地阅读,读文学作品,读历史故事,读悲欢离合。尽管这些书籍可能与我的未来无关,但它们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
再长大一些,我不再幼稚,开始迷上了探寻真知的散文和外国名著,也开始动笔写作投稿。其实,与其说喜欢写作,我更喜欢称之为随笔,因为那时我没有系统地去编撰,只是将大量的个人情感、主观判断记录下来,以一种具象化的方式,将这些或浩瀚或缥渺的事情记录下来,或许能让别人从中受益,或许多年后重新体会当初的情感,与当初的自己共鸣,这也许是写作的意义吧。
那阅读的意义呢?我曾思考过这个问题:阅读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认为,阅读绝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于是我反向思考,终于找到了答案。我反问自己,如果我不阅读会怎么样?我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就会由身边的人和环境决定,因为没有别的输入途径,所以只能模仿身边的人或者慢慢被环境改变,我的眼界和格局就会来源于外界的声音,我就会失去自己的判断,变得毫无灵魂。
所以,阅读的意义之一是为了找到自己。
五花八门的书引导着我的三观和性格。我还记得曾读过《律政俏佳人》原著,这本书使我变得野心勃勃。我在学习之余敢于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和竞选,我成为了团员,还不够,所以我成为优秀团干部,进了学生会,还不够,所以我成为了社联学生会会长。学习也要跟上来,前十哪有第一好,于是,我努力考到了全班第一。
我很赞同“按年龄段多读好书”的观点,但这个学期我却读完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那令人窒息的文字让我过早窥见社会的阴暗面,反而让身心承受了不该有的重量:当认知水平还不足以消化这些沉重议题时,只会徒增焦虑;本该享受青春烂漫的年纪,却被迫思考人生与世界的终极命题,失去了同龄人应有的天真与快乐。读错书,就像让一个尚未学会游泳的孩子跳进深海,不仅无益,还可能呛水。
其实,阅读是一个轻松有趣的过程。当你读到某本书籍,以为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的思想、感受、思维方式时,却发现与素未谋面,甚至可能早已过世的作者产生了共鸣——就像书中伸出了一只手,与你的手紧握,就像钟子期与伯牙,令人回味。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读书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不读书会挡住你很多路。”这或许就是它的意义所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