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高飞谈特殊教育班级文化建设之道

绘本阅读教育为德育“增色”

2025-04-23 11:57:17 来源:阳江日报

绘本阅读教育为德育“增色”

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高飞谈特殊教育班级文化建设之道

绘本阅读教育为德育“增色”

阳江日报

名师档案:高飞


市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培养对象,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兼职教授,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员。

这个学期的第一节班会课上,在阳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启聪部高一班教室,一场特殊的主题班会正在进行。该校启聪部高一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高飞微笑着翻开绘本《长大以后做什么》,指尖轻点画面中奔跑的蒲公英和遨游的鲸鱼,用手语娓娓道来:“正如蜡笔能画出森林、海洋,我们的‘人生之笔’也可以描绘未来。”这段充满哲思的话语,折射出这位特教名师深耕18年的育人智慧——将班级文化建设与绘本阅读创新结合,为特殊儿童架起通往社会的桥梁。

一直以来,高飞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被看见的权利”。面对入学时“零基础”的听障学生,她以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引,把目光投向色彩斑斓的绘本世界。她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特点,借助绘本元素设计班徽、班级口号、班服等班级文化标志,利用绘本文化进行教室环境布置,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设计和绘本剧表演等,让学生通过直观阅读和亲身体验,建立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

“绘本阅读不仅能培养低龄儿童的阅读兴趣,而且对高年级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也具有显著效果。”高飞介绍,在课堂上,班主任可以通过“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做一做”四步走教学法进行绘本教学。首先需要进行“导读优化”,班主任应提前筛选绘本核心内容,通过补充背景知识、穿插启发式提问等方式重构教学内容,带领全体同学通读全文。其次,互动讨论环节应向生活化延伸。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和生活中的日常场景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促进他们深度思考。实践拓展环节则要注重知行合一,创设“阅读+”实践活动,如学生读完《最好的朋友小麦》后,可以根据绘本内容送给好朋友一朵小花或说一声“谢谢”,通过体验式学习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高飞表示,绘本的呈现方式符合听障学生获取信息的特点,其生动有趣的故事、内涵丰富的画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精神世界,提升德育效能。以绘本为载体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飞积极开展“小绘本,大德育”系列活动,建议选择叙事简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绘本开展主题班会教育,如将绘本《爸爸的秘密》转化为生命教育课,用绘本《情绪小怪兽》开展心理辅导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适应环境、遵守规则,为他们今后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高飞还提倡在班级中设置“绘本角”。通过打造安全与舒适的阅读空间,并设立“绘本角公约”和推行“小管理员”轮值制度等,引导学生参与日常维护,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应注意定期补充新绘本,结合时事热点调整,为学生提供情感认知、科学探索、传统文化等类型的绘本作品,低年级以图为主,中高年级逐步增加图文比例。“以前,许多学生下课后不知道该做什么。自从班级中设立了‘绘本角’后,大家都会在课余时间去阅读。它成了学生们情感培养和创造力发展的‘启蒙课堂’。”高飞说。

如何为听障学生打开新的社交空间?高飞认为,推进融合教育是关键。目前,她会利用周末时间在市文化馆组织特殊儿童与普通学生共读绘本,在此过程中,引导双方在协作阅读中增进理解,提升特殊学生的社交主动性,推动创建包容性的融合教育环境。“值得一提的是,我建议家长要掌握多几种沟通技巧,培养和孩子笔聊的习惯,不要只局限于用手机打字来沟通交流。”高飞说,当听障学生进入青春期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对他们进行青春期相关知识教育和引导,重点提醒学生要谨慎交友,并帮助他们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 阳江日报记者/盘聪颖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