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体验,不德育
2018-10-25 09:53:44 来源:阳江日报

黄 坚德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也就是说,学生敬畏生命、躬身自省、体验幸福、换位思考、责任担当等良好品行的养成需要德育来实现。但一直以来,德育被人们诟病为“一壶烧不开的白开水”。表现为重形式轻过程、重灌输轻体悟等,究其原因有:应试教育下学校过度关注分数,挤占德育活动空间和时间;将德育等同于课程知识,认为只需要将德育要素灌输给学生即可;德育脱离于时代背景,与学生成长的经验、个性特征相脱节等。这种灌输味浓的说教式德育,效能低下,像温热的水,缺少沸腾与滚烫的气势。要把某些外在信念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其过程非...

无体验,不德育
阳江日报

黄 坚

德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也就是说,学生敬畏生命、躬身自省、体验幸福、换位思考、责任担当等良好品行的养成需要德育来实现。但一直以来,德育被人们诟病为“一壶烧不开的白开水”。表现为重形式轻过程、重灌输轻体悟等,究其原因有:应试教育下学校过度关注分数,挤占德育活动空间和时间;将德育等同于课程知识,认为只需要将德育要素灌输给学生即可;德育脱离于时代背景,与学生成长的经验、个性特征相脱节等。这种灌输味浓的说教式德育,效能低下,像温热的水,缺少沸腾与滚烫的气势。

要把某些外在信念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其过程非常艰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今网上励志煽情的鸡汤文随处可见,有多少学生真正理解并行动了?多数同学坚持一阵子后又一切照旧。如果说教真的能量无穷的话,班主任只需负责转发鸡汤文链接给学生参悟即可,何必劳心费神?可见,说教式的德育忽视了品德内化过程中的艰巨性。

“00后”高中生中绝大多数不再受物质匮乏之苦,他们衣食丰足,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下长大,内心特别善良,思想也比较单纯,表里如一,但其中部分同学情感相对脆弱,缺乏持久的毅力和韧性。不少纪律比较散漫的学生跟我说:“老师,其实很多道理我都懂,只是有时候做不到。”他们的意思是,我自己也知道懒散拖拉不好,但就是早上起床困难,或者控制不了自己玩手机的冲动。对这类型的学生,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显得陈旧迂腐和苍白无力,班主任只能用活动体验式德育一点点地推开他们紧闭的、厚重的心灵之窗,唤醒他们内在自我的积极因子。

活动体验式德育注重“润物细无声般”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道德之美。10月18日,我在浙江省义乌中学观摩了李清老师的一节班团活动课,本次班团活动课由获奖人物颁奖、值周班干点评、才艺表演、音乐鉴赏四个环节组成,获奖人物的颁奖词很走心,朴质无华,如评价月度人物时说:“静班铃响过,全班都开始了安静的自习,而她作为卫生委员还在忙碌。她的仔细,令黑板天天光洁如新;她的督促,让班级物品整齐有序。……迎着阳光,她仔细晾晒一张张毛巾的样子,是五班最美的风景。” 在班主任动情的宣读声中,学生掌声如潮,说明大家认可“劳动创造美”。此次班团活动中,得到表扬的同学会进一步上进自律,展示才艺的同学增强了自信心,其过程与细节,有可能会成为学生心底深处永恒的回忆。

毛泽东同志曾说:“你要知道梨子味道,你就必须亲自去尝一口。”这句话形容活动体验式德育再贴切不过。比如学生想做教师,灌输式德育会从抽象的角度,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等溢美之词唤起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敬意;而活动体验式德育会让学生上几节课,批改几次试卷作业,亲身感知这一职业的特点,激发其情感体验。对比而言,后一种方式更有助于学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活动体验式德育是一种激荡学生心灵的有效手段。在一次班会课上,为了说明良好沟通的重要性,我指导学生玩撕纸角游戏,第一次有部分学生心不在焉,没有听清指令,结果各种形状的作品都有。第二次做时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全遵照老师的指令做,最后都做对了。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感受到,老师讲过的内容,自己不一定充分理解,因此要多与老师沟通。这就是注重“体验、分享、整合、实践”的体验式德育的魅力。

有新班主任问我,高一开学初的班会课该怎么上。我建议他们:先建立情感连接,再强化规则意识。尽量少重复强调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避谈千篇一律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几次室内外的班级活动课,用舒适放松的活动方式,让陌生的同学在活动中绽放笑容,在笑容里熟悉同学,在同学身上找到班级归属感,班主任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个性特质,挑选有号召力的班干,既温情又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