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阳江“蓝色海洋、绿色生态、特色文化”三大名片

戚宏亮

2025-04-14 09:35:54 来源:阳江日报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锚定“更好承接大湾区辐射、打造西海岸重要支点”战略定位,以“提升落实年”为工作主线,我们要更加积极有为深化

擦亮阳江“蓝色海洋、绿色生态、特色文化”三大名片

戚宏亮

阳江日报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锚定“更好承接大湾区辐射、打造西海岸重要支点”战略定位,以“提升落实年”为工作主线,我们要更加积极有为深化落实市委“433”工作安排,打造绿能之都,建设海丝名城,擦亮“蓝色海洋、绿色生态、特色文化”三大名片。

去年阳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2024年阳江地区生产总值1629.58亿元,同比增长3.5%。在金融领域,阳江市的贷款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二,显示出强劲的金融活力和良好的信贷环境,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港口运输业也是阳江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阳江港的吞吐量持续增长,去年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超过4000万吨,同比增长显著,这不仅彰显了阳江港的澎湃活力,也折射出阳江市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的强劲势头。在交通建设方面,阳江市积极推动形成“机场+双高铁+高快速路网+亿吨大港”的大交通格局,广湛高铁阳江段进展迅速,阳江港大桥也已建成通车,阳江机场选址已获批,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将进一步推动阳江市融入大湾区经济圈生活圈,促进经济发展。此外,阳江市的工业经济也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电力能源、食品加工、金属制品、合金材料、风电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实现正增长,为阳江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阳江市还积极打造绿色能源产业,规划建设绿能示范产业园,风电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阳江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生产方面,阳江市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也保持稳定增长,粮食、蔬菜、园林水果、猪牛羊禽肉、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所增长,为阳江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农业基础。全年旅游总收入155.74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1485.49万人次,增长1.8%。阳江成功的旅游项目包括多个国家3A级及以上景区、特色旅游线路以及工业旅游项目。

综上所述,阳江市经济发展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金融活力强劲,港口运输业蓬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农业生产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阳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近年来阳江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但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企业成长性不足是一个显著问题,这限制了阳江经济的持续增长的潜力和竞争力。虽然拥有众多工厂,但产业整体层次偏低,主要以五金刀剪、食品制造、服装鞋帽等传统产业为主,这些产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大多属于低端产业。此外,阳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有待提升,以更好地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在全球经济愈发复杂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最后,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对阳江经济构成威胁。全球经济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都可能对阳江的外贸出口、外资引进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阳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交通基础设施、政策红利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上。阳江地处粤西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是连接粤西与大湾区的重要通道,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为阳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阳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丰富的风能资源、储能优势以及水力资源,为阳江发展绿能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阳江不断加强建设,构建起“机场+双高铁+高速路网+亿吨大港”的大交通格局,与大湾区城市往来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为阳江的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此外,阳江还享受到了政策红利的优势。广东省政府明确将阳江纳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为阳江加快“融湾入圈”步伐,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的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撑。同时,阳江作为试点在省内开展绿能示范产业园建设工作,并积极争取作为国家在广东的绿电直供、绿电认证等试点示范,这些政策为阳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阳江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阳江坚持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同时积极谋划引领型新产业,如绿能示范产业园、深蓝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项目,以及商业航天、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以新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阳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

构建高质量产业区域布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进高科技企业与创新团队,提升产业链的高端化水平。促进五金刀剪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争在2030年前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产值超千亿元。同时,加快发展智能家电、家居、轻工纺织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阳江应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水种业和富硒产业,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化、长效化机制。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快港口建设,突出“以港兴市”,强化建设亿吨大港,提升港口辐射力和服务力,带动临港产业发展。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政策可以涵盖人才引进的税收优惠、科研经费支持、住房补贴等方面,引进一批绿能、海洋等领域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在结构上,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发挥自身的“绿色”(绿能、生态)、“蓝色”(海洋、空天)优势。

阳江市加快建设绿能示范产业园,推动绿能示范产业园纳入国家绿电直供、绿电认证试点,打造零碳园区。同时,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探索组建风电产业联盟,做大做深做优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助力大湾区绿色转型。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作为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阳江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特色化引进、集群式承接,构建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龙头的新型产业结构。

扎实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打造现代化海洋产业生态圈(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洋旅游),三轮驱动。海洋渔业是阳江的特色,蓝色粮仓的发展是未来阳江发展的重要突破点。是阳江下一步发力的重点。积极培育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利用阳江合山通用机场的优势空域资源,打造低空经济产业。

(三)开发特色文旅,推动全域旅游

阳江拥有323公里海岸线和135公里岛岸线,积极利用其海岸线和岛岸线资源,发展旅游业,通过丰富文旅业态、提升旅游体验、加强宣传推广等措施,阳江的文旅产业实现快速增长。

打造以滨海旅游为龙头,以海丝文化为内核,生态观光、美食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研学游,乡村旅游齐头并进的全域旅游格局。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漠阳文化整理推介,加强“南海Ⅰ号”保护利用,规划建设海丝文化博览园。通过挖掘和整理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社会文明程度。

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首先要树立“全域”思维,全要素整合、全行业融合、全过程体验、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以及不是单一部门推进、不是单一景区建设、不是单一季节热络、不是单一业态支撑、不是单一景点旅游,重点在于陆海全域带动。需要树立“全域”发展思维,从全域空间的概念,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重新发现文旅的价值,加快旅游同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深度融合。第二,突出游客需求导向,对传统特色产品进行再包装、深挖掘,对新兴产品重研发、强开拓,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通过资源融合、产业融合、区域融合三部曲路径,推动文化资源旅游化、文化旅游产业化、产业全域共兴化,实现全域共兴。延伸非遗特色全产业链条。建设非遗技艺传承产学研工坊,建设一批国家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第三,设计旅游新产品,民俗体验游,古道徒步游,摄影赏花游,研学游,养生游等一批旅游产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发展,发展海洋海岛旅游、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和都市休闲农业,通过体育赛事和节日助力旅游发展,打造以海陵岛为龙头、阳东和阳西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滨海旅游发展格局。第四构建新运营体系,聚焦全域运营生态体系。构建“资金-产业-运营-共享”的全域运营体系,打造生态圈,资本是基础,产业振兴是动力,运营激活是核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旅游“软环境”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加快完善旅游“硬环境”配套设施,提升交通便捷度、住宿舒心度、设施便民度。

阳江的高质量发展需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强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开发特色文旅等,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商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