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牛仔”阿妥及其乡亲的故事

□ 刘再扬

2025-07-06 12:29:07 来源:阳江日报

阳东区合山镇站背村,是一个风景如画的美丽村庄,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镶嵌在那龙河畔。近日,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听村中老人满怀深情地讲述了村里发生的诸多历史故事,其中不乏熠熠生辉的红色篇章。机警放牛娃智

“看牛仔”阿妥及其乡亲的故事

□ 刘再扬

阳江日报

阳东区合山镇站背村,是一个风景如画的美丽村庄,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镶嵌在那龙河畔。近日,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听村中老人满怀深情地讲述了村里发生的诸多历史故事,其中不乏熠熠生辉的红色篇章。

机警放牛娃

智送情报救护乡亲

利妥1928年11月出生于北惯镇利屋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利妥6岁那年,因家中穷困潦倒,父母无奈之下将他送到合山镇文笔村的姑姑家寄养。8岁时,懂事的利妥为了谋生,来到站背村,为一户富裕人家当起了“看牛仔”,靠着微薄的工钱艰难糊口。

小小年纪的利妥,看牛却颇有一套方法。他总是将牛牵到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牧。仅仅数月,富户家的水牛、黄牛便长得膘肥体壮。富户每次前往新洲乌石牛圩卖牛,都会叫上利妥一同赶牛前往。几年下来,利妥对乌石、表竹一带的地形和交通了如指掌。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牛圩跟着富户做买卖的过程中,利妥还结识了形形色色的江湖人物,对社会和人性有了超越年龄的深刻认识。

1949年初的一个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利妥在野外赶牛回村时,遇到了两个人。其中一人面相有些熟悉,正焦急地向他问路:“往新洲表竹怎么走?”看到来人焦急的模样,又眼看天色渐暗,利妥表示愿意带路。安顿好牛后,利妥简单地吃了点东西,便连夜带着这两个人前往新洲表竹。原来,这两人中,一人是恩平县大田镇岑洞游击队交通站负责人张秀初,另一人是合山高罗村人麦钦。麦钦出身贫苦,在恩平县岑洞打工期间,参加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恩平县大田镇岑洞游击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游击队交通员。此次,张秀初和麦钦前来阳东地区与地下党联系,在利妥的热心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任务。张秀初了解到,利妥出身贫寒,为人正直,机灵可靠,且熟悉阳东地区的交通路况,对他十分信任。双方约定,下次接头地点在站背村一棵大古药树下。从那以后,利妥被发展为岑洞游击区的秘密交通员,岑洞游击队送给阳东地下党的情报,多由利妥在大古药树下转交给阳东地下组织。

站背村靠近广湛公路。1949年6月的一天,一队国民党兵路过站背村,看到村里的青年妇女梁秀兰正在地里劳作,顿时心生邪念。几个兵痞如饿狼般朝着低头干活的梁秀兰扑了过去,其中两人突然抓住梁秀兰的双手,恶狠狠地喝令她跟他们走。梁秀兰大吃一惊,一边用力挣扎,一边声嘶力竭地大呼“救命”。梁秀兰的呼救声惊动了正在附近看牛的利妥,看到乡亲被抓,利妥心急如焚。他急中生智,连声高喊:“牛吃禾咯!”两个国民党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吓得一怔,下意识地回头往后一望。梁秀兰趁机挣脱敌手,像一只受惊的小鹿,迅速跑进了村中的树林。待两个兵痞回过神来,梁秀兰早已不见踪影。两个兵痞恼羞成怒,旋即转身试图抓捕利妥。利妥见状,如灵巧的兔子般迅速钻入密林,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两个兵痞害怕中埋伏,不敢贸然追击,只好悻悻离去。

国民党兵抓人事件发生后,利妥立即向村民作了通报,并告诫大家提高警惕。此后,曾有好几次,有兵痞路过试图抓人时,利妥总是第一时间高声预警,使敌人的企图一次次落空。兵痞们对此恨之入骨,咬牙切齿。又一天下午,国民党军武装押送大米等生活物资往恩平方向行进,经过站背村路口时,发现有牛龙、永龙和龙溪等邻村的6名妇女在树林中拾柴。就在兵痞们准备进树林抓人的危急时刻,正在附近放牛的利妥故意发出赶牛的声音,巧妙地掩护几名妇女成功逃跑。几名敌人恼羞成怒,连忙将利妥抓了起来,并强令他当挑夫。

天近黄昏,兵痞队伍过了那龙桥,停下来生火做饭,利妥被分配到那龙河边洗米。这条河有数十米宽,河水潺潺流淌。利妥趁敌人岗哨不注意,悄然潜入水中,像一条敏捷的鱼儿,一口气游到了对岸,然后拔腿一路狂奔,跑回站背村。

经过多次考验,1949年8月,党组织正式批准利妥参加革命。在合山武工队队长岑业楷的领导下,利妥利用放牛和到乌石牛圩做耕牛买卖等机会,为游击队送信送情报,成为一名出色的地下交通员。

1949年10月23日下午5时,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中路军前锋部队如神兵天降,抵达合山圩。当天夜间,恩阳台独立大队和阳东地区武工队与中路军在合山圩胜利会师,随即配合大军向阳江城进军。24日,利妥与合山武工队队员们一起,在岑业楷的带领下,在合山圩设立支前站,积极开展筹粮支前工作,为前线部队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阳江解放后,利妥在站背村定居下来,先后担任过合山区东河乡乡长和书记等职务,积极投身于声势浩大的清匪反霸、土改等工作。后来,利妥又担任合山公社宣传委员等职务。离休后,利妥依然心系社会,参加当地关工委工作,荣获2003年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广东省星光计划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菠萝园小屋

游击队的秘密堡垒

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恩阳台独立大队根据上级党委“放手发动群众,迅速发展壮大武装队伍”的指示精神,在阳东各地组建了武工组和武工队,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地刺向国民党反动派。岑业楷带领合山武工队,在合山这片土地上展开了英勇无畏的武装斗争。

站背村有个村民叫岑长进(1917—1971),其父亲在村中经营着糖寮,在合山圩还拥有商铺。岑长进在广东国民大学读书时,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熏陶。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将村私塾改建成“合山乡站背村立小学”,并任校长,积极推行现代教育,用心培养村民子弟。

岑长进家在村边有个五亩多的菠萝园,园中有一座小屋。菠萝园周围是一片百亩密林,郁郁葱葱,宛如一个天然屏障。合山武工队队长岑业楷与岑长进关系十分要好,常常托岑长进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向村中富户和合山圩商人借钱借米,为武工队筹集革命经费和物资。站背村今年94岁的村民岑长岳回忆道:“岑长进家的菠萝园位置偏僻,周围密林面积大,岑业楷和合山武工队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经常在园中小屋秘密开展革命活动。”菠萝园小屋成了武工队的秘密据点,村里贫苦人岑长据、岑长周兄弟俩为武工队沟通合山—大沟—新洲线,进行情报传递。这个革命据点一直到阳江解放都没有暴露。

今年81岁的梁华荣在东河小学当了多年校长,原站背村小学老师林鸿正曾跟他说过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站背村的故事。有次,一名武工队员在村外活动时被几个国民党兵发现,武工队员情急之下跑入站背村立小学,将手枪藏在林鸿正房间里的枕头底下,然后跑进村里躲避。在站背村村民的帮助和掩护下,武工队员安全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化险为夷。

“阳江围歼战在平冈打得激烈时,突然从海南岛方向飞来9架敌机,每组3架,一组飞到合山圩,其中一架飞机投弹炸中圩边那龙河渡口一辆解放军军车,军车被炸飞。另两组飞机飞往那龙圩。”93岁的村民岑长明回忆,3架国民党飞机在合山圩疯狂轰炸、扫射,商铺纷纷关闭,店主则回乡躲避。

“敌机轰炸之后,圩上人少,合山支前工作一度出现困难,情况很是紧急。为解决部队的蔬菜等供给问题,武工队长岑业楷联系圩上一豆腐加工户做豆腐,用来代替蔬菜。”2012年重阳节,在合山镇老年协会庆祝老人节活动期间,利妥向笔者讲述了当时支前工作的艰难情景。那时南下大军众多,一个豆腐加工户根本做不了多少豆腐。为此,时任中共阳东区委书记的许式邦派人发动合山圩上的群众,组织大家轮番推磨磨豆浆做豆腐。

岑长进将家里在圩上开的商店收购的黄豆拿出来,利妥回站背村发动群众经那龙河渡口到合山圩推磨加工豆腐。大家齐心协力,日夜不停地轮流磨豆浆,加工豆腐代替蔬菜,为前线部队提供了有力支持。

渡工岑长发

月夜冒险送走英雄

站背村与合山圩之间隔着一条那龙河,这条河约150米宽。河边上有一处渡口,摆渡艄公是站背村的岑长发。岑长发为人和气,富有同情心,在那龙河上摆渡时,看到那些饿坏了的流浪儿,总会热心地给他们水喝,给他们饭吃,宛如一位慈祥长者。

1949年9月的一天夜晚,月色如水。在岑长进果园小屋借宿的一名洪姓武工队员需要过河执行紧急任务,当他匆匆赶到河边时,却发现渡口停摆。这名武工队员心急如焚,立即折回站背村找到岑长进寻求帮助。岑长进与这名武工队员一起上门找到岑长发的家。岑长发当时年近60岁,身体不是很好,早早上床睡觉了。听到敲门声,岑长发缓缓出来开门。岑长进和武工队员向岑长发说明来意,希望他能立即渡河。虽然已是深夜,岑长发二话不说,不顾自己的病体,领着武工队员向渡口方向出发,帮助武工队员顺利渡过了那龙河。

事隔不久,又是一天夜间,月色朦胧。岑洞游击队一个麦姓地下交通员需要紧急过河送重要情报,恰巧遇上渡口停运。独立大队地下交通员找到利妥、岑长进,请求联系渡工岑长发开运。岑长发爽快答应,送地下交通员安全渡河。

那时候,还处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时期,国民党阳江县第三区政府驻合山圩,国民党阳江县第三防剿区也在合山圩。帮助共产党武工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但岑长发毫不畏惧,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和忠诚。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