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
2024-12-28 09:56:22 来源:阳江日报

生活的热情与文化的深邃交织而成的城市

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
阳江日报

开元寺内的石塔。


福建泉州,这个被诗意地称为“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地方,是生活的热情与文化的深邃交织而成的城市。在这里,市井的喧嚣、商业的繁华和传统美食的香气,共同绘制出一幅热气腾腾的“烟火气”画卷;而多元宗教的和谐、悠久的文化遗产以及宁静的自然风光,则赋予了这座城市超凡脱俗的“仙气”。一个冬日的周末,我们几个好朋友,带上一份闲暇的心情,来到了泉州古城,享受了两天养眼、养胃又养心的生活。 ■ 文/图  黄盈慧

古韵今风交织—— 五店市传统街区

周五下午从深圳出发,乘坐三个多小时的高铁,来到晋江已是晚上七点。因为住在五店市传统街区附近的酒店,办好入住后,我们就直奔五店市传统街区。早就听说五店市传统街区不仅保留着古城的风貌,更是闽南文化的缩影。进入其中,果然不一般。这里的建筑风格独具闽南特色,以红砖古厝为主,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历史的沉淀。街区内的店铺,既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店,也有现代的咖啡馆、茶馆和酒馆,古今交融,让人在购物和休憩中,感受到泉州的独特魅力。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泉州的传统小吃,也可以品尝到现代的创意料理,每一家店铺都是泉州文化的一个小小缩影。

夜幕低垂,还下起了小雨,我们撑着雨伞,说说笑笑,在五店市漫步。也许是冬天,还下着小雨,五店市显得有点冷清。红砖古厝在柔和的灯光映照下,仿佛被时光施了魔法,每一道飞檐翘角都显得更加深邃,每一幅雕梁画栋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那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店,门户紧闭,但透过橱窗,依然可以看见精致的工艺品,它们在灯光下静静地展示着泉州的手工艺术。而现代的咖啡馆、茶馆、酒馆,却灯火通明,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和轻松的音乐,吸引着夜游的人们。

饥肠辘辘,我们进入了一家名为“荟呀尾”的创意闽菜馆。菜馆颇有闽南文化气息,窄小的门口贴着红对联,一块古朴的木质招牌特别醒目。地面是红方砖,柜子、门窗全为旧时款式。大厅里还设有石桥流水和一面许愿墙,墙上赫然写着:“小桥流水人家,晚饭有鱼虾。”我们迫不及待点菜,品尝了地道的泉州美食——蚵仔煎、姜母鸭、鱼卷、肉夹包、凉拌海蜇。饭后,在街区里漫步,欣赏着光影里的红砖古厝、飞檐翘角,被一种陌生的气息包裹着,轻松又惬意。

繁华的千年古街—— 西街

西街。

第三天,我们还是睡到自然醒,吃了一大碗牛骨汤,便开始逛西街了。

泉州的千年古街——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就代表了泉州的繁荣。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起中山路,西至城西路,北到城北路,南到新门街,保护面积达120公顷。西街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如古建筑、古遗址、古民居、石刻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20多处。这些建筑中,除了古大厝、近现代骑楼洋楼外,还有不少名人宅第在小巷深处熠熠生辉。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巍然矗立的开元寺双塔、被熙熙攘攘人流包围的钟楼、默默伫立在井亭巷深处的城心塔等。整个街区就像一座穿越时空的博物馆。

因为住在泉州酒店,所以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西街。整条街都是各种小吃、文创、旅拍店铺。穿着古装的,戴着簪花的女子,在人群中摇曳生姿,给古街增添了几许韵味。我们看看、买买、拍拍,走到了西街的尽头,进入开元寺。

开元寺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和扩建,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寺内布局严谨,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形成“品”字形。寺内,建筑皆为红墙、飞檐翘角,廊道长长,古木参天,香云缥缈,哪怕游人络绎,亦感内心安宁。我们在西塔——仁寿塔下仰望,目测塔高近50米。听旁边的导游介绍,寺内两座塔都是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属于可登临的外壁筒体,内带塔心柱结构,抗震性极强。双塔展现了宋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不仅是开元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发展演变史中弥足珍贵的年代标尺。虽然不懂建筑的艺术,但是古朴坚固的巍然屹立的石塔,还是让我们惊叹不已。

走累了,我们在古树林里静坐,看着往来的人群,看着阳光透过茂密树叶倾洒而下,看着眼前繁茂的菩提树诉说着古老的智慧和宁静的禅意,看着时间随风游走,感受着岁月静好的幸福。直到下午四点,我们才去附近吃小食,然后赶往泉州站坐高铁回家。

东南第一石桥—— 洛阳桥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吃过地道的面线糊,我们乘坐了16分钟的高铁,来到泉州站。在泉州的民宅转悠了好久、到当地菜市场买海鲜到店铺加工,饱餐一顿后,夜幕降临时,到达了洛阳桥。原名万安桥的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由时任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历时七年建成。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更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和“浮运架梁”等先进的建筑技术闻名。

此时的洛阳桥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变得静谧而神秘。北江滨,蔡襄高大的塑像静静站立,默默注视着这座他曾经倾注无限心血的桥梁;灯光下,古桥与江面的波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月光下,石板更显清冷神秘,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在洛阳桥上行走,很自然会想起著名诗人余光中与洛阳桥的故事。2011年4月22日,时年83岁的余光中在海峡两岸文化界人士的陪同下,沿着洛阳桥从桥南到桥北,一步一个脚印,用双脚丈量洛阳桥的千年历史。他走了1060步,创作了《洛阳桥》这首诗:“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现在轮到我走上桥来……”余光中的脚步,不仅丈量了洛阳桥的长度,更触摸了泉州的历史深度。他的文字,如同桥上的石板,坚硬而充满情感,朗读着他的诗,让人在夜幕下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泉州的山海味道——风味美食

好食卷。

安海土笋冻。

肉夹包。

在泉州的两天,我们尝了许多泉州地道的美食,有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细想一下,才发现那是因为泉州和我们阳江的美食有相似又有差别。两地都体现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饮食特色,具有海鲜资源丰富、烹饪技法多样、口味清淡的特点。菜肴的食材也注重新鲜和自然风味,且都有喝汤的习惯。然而,两地在食材选择、口味偏好和烹饪风格上又存在差异,泉州菜更倾向于酸甜口味,而阳江菜则更注重食材的原味和清淡。

在泉州,喝过难忘的汤是“养脾散猪肚包蛋”。店主详细给我们介绍了它的做法:精心清洗猪肚后,将调好味的鸡蛋液灌入,再加上养脾散炖两个小时。炖好后,取出结成一大块的鸡蛋切成小块,再把猪肚切片。汤是鲜美的,猪肚是脆的,鸡蛋是嫩滑松软的,营养丰富,令人欲罢不能。据说,这是泉州人秋冬暖身的美食之一。

此外,泉州的牛肉羹、鱼粥、好食卷、肉夹包、炸醋肉、安海土笋冻等也颇有特色。牛肉羹以醇厚的牛肉香和细细的姜丝而闻名。牛肉切成薄片,与汤中的姜丝混合,香而不腻,口感倍佳。鱼粥是泉州人早餐的首选,当然晚餐、夜宵也可以吃。一碗鱼粥,配料十分丰富:猪骨汤作为基底,新鲜鱼肉必不可少,再加上瑶柱、香菇、冬菜、油炸葱末、胡椒粉、嫩姜和芹菜。这些丰富的配料和独特的烹饪手法,让鱼粥成为一道既美味又具有闽南特色的传统小吃。我特别推荐安海土笋冻这一风味小吃。它是泉州乃至泛闽南地区一带冬春季节的时令佳肴。主要原料是沙虫,经过熬煮后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凝结成块状,色泽灰白相间,玲珑剔透,整条沙虫还清晰可见,仿佛一个大琥珀。吃的时候,搭配特制的调料,如酱油芥末,色香味俱佳,类似果冻,但是比果冻脆口、有嚼劲、鲜甜,就连沙虫也是脆脆、清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