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深化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创新

“金融+碳减排支持工具”绘就风渔共生新图景
2025-11-13 09:32:48 来源:阳江日报

■ 阳江日报记者/何成众    通讯员/刘爱成 岑燕红中华白海豚被称为“海上大熊猫”,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十五运会吉祥物的原型。在南海之滨的阳江海域,中华白海豚频频逐浪

我市持续深化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创新

“金融+碳减排支持工具”绘就风渔共生新图景
阳江日报

阳江日报记者/何成众

   通讯员/刘爱成 岑燕红

中华白海豚被称为“海上大熊猫”,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十五运会吉祥物的原型。在南海之滨的阳江海域,中华白海豚频频逐浪腾跃,海鸟翩跹翱翔,海上风电扇叶徐徐转动,交相映趣。

当前我市正加快从风电之城迈向“绿能之都”,已并网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600万千瓦,排名全省第一、全国第二。这对海上风电清洁能源开发和海洋生态保护提出极高要求。守护碧海蓝天,方显金融本色。近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深度嵌入信贷全流程,创新构建“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专项评价体系,叠加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有效撬动海上绿电与海洋生灵和谐共生。截至今年9月末,指导金融机构运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向海上风电等项目累计发放碳减排优惠利率贷款280.7亿元,符合《生物多样性金融目录(试用稿)》中“4.2.1生物多样性友好型风力发电”支持路径,带动碳减排量约492.6万吨,居全省第二。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坚持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机制创新,以金融力量护航海洋生灵自在栖息繁衍。该行指导金融机构对海上风电项目开展生态保护前置审查,专项资金精准投向优化选址、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最大限度降低对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如农行阳江分行信贷支持的粤电沙扒、粤电青洲一二、华电青洲三等海上风电项目,要求施工建设中同步安装鸟类防护装置,夜间调暗海上升压站灯光,风电叶片通过涂红、涂黑或斑马纹等对比色,最大程度降低鸟类飞行碰撞风险。与此同时,项目公司连续多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黑鲷、黄鳍鲷等鱼虾苗种超1.5亿尾,阳西青洲岛项目更是打造“风电+人工鱼礁”融合示范项目,投放28125空方礁体构建海洋生物“栖息乐园”,配套建设海底实时监测系统,形成“风机发电、礁体护渔、监测护航”的立体生态保护体系。其中,阳西青洲岛渔风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全国面积最大,也是全国首个渔风融合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真正实现清洁能源开发与海洋生态守护的双向奔赴。

风拂海面,风机轻转,候鸟翩跹。我市银行机构以绿色金融为笔,在南海之滨勾勒出清洁能源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赢图景。未来,我市将继续深化绿色金融创新,加大对 “风电 + 生态修复”“新能源 + 海洋保护” 等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让每一度清洁电能都带着生态温度,让蓝色海洋始终成为生灵栖息的乐园。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力推动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机制创新,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助力绿美阳江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