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强化“五大举措”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2018-08-09 09:26:06 来源:阳江日报

我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我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强化“五大举措”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阳江日报

来源/阳江日报 记者/姚寿高

江城区城北街道建设社区开展“和谐建设1+3”活动,激发了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活力;阳东区实施“组工干部联片负责制”,打开了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阳春市大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春苗”工程,逐步解决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阳西县推进“一圈一核心”百里党建示范长廊建设,让基层党建“看有形象、说有经验、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把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的目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层层压紧压实主体责任,通过强化政治建设、恢复镇街党校、实施“头雁”工程、狠抓基层治理、加强绩效考核等“五大举措”,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以海兴市、绿色发展,争当广东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了坚强保障。

◎以政治建设为根本,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我们一出海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很少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这几年镇里的干部趁我们回港的时候送党课上渔船,还经常利用休渔期给我们讲解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政策和法律法规等,让我们对未来渔业发展更有信心了。”阳东区东平镇渔民张创兴说。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选派政治素质强、理论和政策水平高、口头表达能力好的领导干部组成十九大精神宣讲团,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上渔船开展巡回大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深、弄懂、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据统计,我市共举办各类宣讲活动700多场次,直接受众5万多人次。

与此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扎实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推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往深里走、实里抓。通过集中讲学、网络考学、“领导带学”等多种途径,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虚”就“实”,引导广大基层党员自觉学习和遵守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把党性教育、党性修养贯穿于学习教育全过程,大力宣传焦裕禄、廖俊波、黄大年、杨汉军等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标先进、见贤思齐。

◎以镇街党校为载体,破解农村基层普通党员教育培训难题

“我入党快40年了,以前都是自己通过报纸、电视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没想到现在也可以坐在党校里听老师讲课!”谈起在镇委党校学习的感受,阳东区北惯镇赤光村老党员黄其允激动地说。通过镇街党校的教育培训,越来越多的基层党员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党员意识更加强烈了,作为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也增强了。

为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去年以来,市委全面加强镇街党校建设,逐步破解镇街党校怎么建、党课怎么讲、效果怎么样等难题,努力把镇街党校打造成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大熔炉,实现了全市48个镇街党校全覆盖。在党校建设方面,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镇级党校建设的意见》,确定了“有组织机构、有培训场地、有师资队伍、有培训计划、有管理制度”的“五有”建设标准。

我市还依托镇街党校创建镇、村两级乡村振兴讲习中心(所),形成了“镇街党校培训党员、讲习中心培训群众”的教育培训新格局。

同时,我市还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党的惠民政策、农村实用技术等,编写了《乡镇党校简明教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充分整合市、县党校师资资源,建立市县两级兼职师资库,围绕党的惠民政策、党风廉政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基层治理和农村实用技术等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截至6月底,全市48所镇街党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58期,培训基层党员、干部3.47万人。

◎以“头雁”工程为引领,打造高素质村级党组织带头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是基层工作的主心骨。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出台了《阳江市关于实施村(社区)党组织“头雁”工程的行动方案》,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坚持“公道正派、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标准,注重从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复员退伍军人中选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去年村级换届选举,我市突出选好配强88条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1%。新当选的46名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带头人有19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0名,复员退伍军人6名,一批政治素质高、办事公道、有文化懂管理、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热心为村民服务的党员被选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领导带学”“专家导学”“能人助学”“组织训学”“论坛讲学”“实绩考学”等“六学”活动,通过实施“村官上大学”工程、举办村(社区)书记(主任)培训示范班等措施,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综合素质。2014年以来,我市共举办3期村(社区)书记、主任大专学历班,共有379名村(社区)书记、主任参加学习,目前已有165人取得了大专学历。

◎以基层治理为重点,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走进江城区城北街道建设社区,鲜红的党建宣传长廊引人注目。社区居民在散步之时,就可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等内容。除了党建宣传长廊,社区还设置了公共服务中心、人口文化健康教育中心、社区娱乐中心和健身园地等,形成了全方位服务社区群众的阵地,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

据了解,建设社区辖区内有德信华城及嘉华尚城两个大型住宅小区,常住人口11000多人。近年来,该社区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开展“和谐建设1+3”活动,致力建设好党群服务中心这一主阵地,大力实施“聚心、公心、贴心”三大工程,通过“楼宇供地、社区搭台、群众唱戏、共同管理、居民受益”的共建模式,有力推动了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这是我市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促进社会基层善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和推动作用,推动基层治理各项专项整治任务落实。在城市基层党建方面,采取区域联建、行业统建、园区统建、项目促建、挂靠组建、党群共建等“六建”模式,大力提升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率。在全市各省、市级工业园区中,全部成立了园区党工委,高标准建设“六化”型园区党组织。目前,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3.3%。

此外,我市制定了《阳江市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实施方案》,对排查出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坚持实施“挂、蹲、驻、派、训”五步工作法开展整顿,确保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开展了村级换届“回头看”专项工作,严厉打击了一批黑恶势力团伙,有力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以绩效考核为抓手,推动村干部主动履职服务群众

“我已走访群众150户,解决群众难题19个”“我村帮助18户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建设通村公路会车平台19个”“我村组织530多人次整治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去年底,阳东区那龙镇组织1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同台“比武”,讲述村级换届以来的工作成效,接受各界群众代表的现场测评。这一举措让人耳目一新。

2017年村级换届工作顺利完成后,为加强村干部的管理,我市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出台了《阳江市村(社区)“两委”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实施办法》,明确村干部生活补贴由“基本补贴+绩效奖金”构成,使村干部收入水平与工作实绩挂钩,切实解决了“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和调动村(社区)“两委”干部立足岗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我市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村(社区)“两委”干部上班值班制度的意见》,把村干部上班值班情况列为村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未经批准连续缺勤15天以上,或半年累计缺勤30天以上的村干部,将“一票否决”直接评为“不合格”档次,扣发绩效奖金。同时,我市还加大村干部保障力度,出台了《阳江市在职村(社区)村“两委”干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补助实施意见》,为符合条件的在职村(社区)“两委”干部购买养老保险,解决在职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后顾之忧,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组织强则基层稳,基层稳则天下安。站在新的起点,我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基层党建牵引作用,努力推动阳江基层党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