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成为不少人工作和阅读的“好搭子”。

咖啡店的工作人员在制作咖啡。 陈海涛 摄
上班时点一杯咖啡提神、饭后喝美式咖啡解腻、闲暇时约三五好友去咖啡网红店打卡……如今,咖啡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日常饮品,更有人自嘲“靠咖啡续命”,这一现象也带动了咖啡消费的稳步提升。
“开工时冲一杯,比奶茶健康,也更有‘工作仪式感’。”95后市民阮荣航的包里,总装着挂耳咖啡。谈及喝咖啡的频率,他表示,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要安排一杯,平均每月要花费700多元在咖啡消费上。
记者走访发现,咖啡消费早已突破“办公提神”的单一场景,连锁品牌将门店开进商场,景区推出适合休闲的“慢咖啡”空间,快闪店推出10元以下即饮咖啡,社区咖啡店主打“邻里社交”,还可以定制专属口味,成了体验式消费的一部分。在以年轻人为主导的咖啡消费市场中,“悦己”“健康”成了关键词,他们更愿为低糖、低因、添加燕麦奶等“健康选项”买单,也热衷尝试冷萃、冰滴等新式咖啡品类。
“我妈经常劝我不要喝咖啡,担心长期喝咖啡对身体不好。”每天必须要喝咖啡的市民周梓元表示,不喝咖啡感觉精神不太好,但连续喝两杯咖啡时会出现心跳突然加快的情况。
如今,咖啡已经成了很多年轻人每天离不开的“续命水”。在他们看来,喝咖啡不仅能提神醒脑,还是一种社交方式。但也有人担忧,长期喝咖啡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今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在美国营养学会《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了咖啡与癌症风险的关联,每天喝超过2杯无糖咖啡的人,癌症发生风险降低5%,死亡风险减少11%;每天喝超过2杯加糖咖啡的人,癌症发生风险反而上涨6%,死亡风险飙升25%(一杯咖啡为250毫升)。
“健康人群适当喝咖啡有益身体健康,但咖啡‘伤身’的风险确实存在,且多与过量饮用或饮用不当相关。”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冯自由表示,当每日咖啡因摄入量超过400毫克(约4杯普通咖啡)时,部分人群会出现心悸、焦虑、失眠等症状,咖啡因会轻微影响钙吸收,长期过量摄入还可能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冯自由提醒,特殊人群喝咖啡需格外注意,孕妇每日咖啡因摄入建议不超过200毫克,有严重心脏病、胃溃疡、焦虑症的患者,以及对咖啡因敏感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用习惯。
“喝咖啡的健康与否还与搭配方式密切相关。”冯自由表示,很多人图方便会选择购买速溶咖啡,虽然也是咖啡,但它含有反式脂肪酸,过量摄入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或者习惯在咖啡中加入大量糖、植脂末,搭配高油高糖的甜点,这种“甜蜜组合”会抵消咖啡本身的益处,反而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此,冯自由建议,应优先选择黑咖啡、无糖拿铁等低糖低脂搭配,这样更能发挥咖啡的健康价值。
“咖啡既非‘续命神药’,也非‘伤身毒药’。”冯自由表示,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可将每日饮用量控制在1-3杯内。此外,选择健康的饮用方式,咖啡可成为提升生活质量的助力,而若超出安全范围或忽视个体差异,则会让咖啡变为“健康负担”。
文/叶子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