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吴晓霞 通讯员/廖璐璐
2025年,是阳江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成立31周年。三十载风雨兼程,三十载春华秋实。自1994年3月在改革春风中应运而生,阳江社保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书写了服务民生、保障福祉的扎实答卷。
卅年筑基织就民生保障网
回首三十年,阳江社保事业经历了深刻的制度变革与服务升级。成立之初,仅经办职工养老保险单一险种。1996年,经市政府研究同意接管失业保险工作,同年负责失业保险费的征收。后随着《阳江市职工生育保险条例》《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阳江市非国有单位和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阳江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等相继实施,社保体系逐步健全,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从国有单位职工到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从城镇职工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2009年新农保试点、2011年城乡居民医保并轨、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24年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一系列关键举措,标志着阳江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十四五”答卷提升服务惠百姓
“十四五”期间,阳江社保事业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民参保稳推进。截至2025年9月,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07%,超额完成95%的目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2.5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4.91万人,均提前完成“十四五”约束性指标。取消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省内转移手续,畅通了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劳动者参保渠道,“社保便民服务圈”日益完善。
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水平再提高。严格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巩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待遇最低标准从2020年的170元提高至2025年的240元;失业保险金标准经过两次调整,达到1575元/月。
基金监管安全规范,守护百姓“养老钱”。完善内控机制,强化数据共享与比对,创新事中监控模式,实现了基金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常态化开展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与专项治理,筑牢了基金安全运行的“防火墙”。
服务模式智慧便捷,暖心品牌入人心。“综合柜员制”改革落地,65项高频事项“一次办好”。深化“社银合作”,全市“镇村通”服务网点覆盖48个镇街、841个村居,合作银行网点达260个,打造了“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便民服务圈。社保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系列活动年均超250场,服务群众近万人次,政策知晓度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继往开来续写社保新篇章
三十载砥砺前行,而立之年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阳江社保将继续秉承“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宗旨,紧密围绕“人民至上”核心,以“织密网、促公平、提效能、优服务、防风险”为主线,在“十五五”新征程上谋划开展全民参保“提质扩面”、社保改革“深化落地”、经办服务“智慧便捷”、基金运行“安全规范”、政策宣传“精准直达”攻坚行动,奋力构建与阳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
为持续提升社保服务温度,我市将于10月23日至29日,与全国同步开展2025年“社保服务进万家”主题活动,走进企业园区、走进渔港码头、走进校园社区、走进平台站点,面对面解决群众关心的参保、待遇、认证等问题,把社保政策送到群众身边,把智慧服务带到基层一线。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