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两级法院积极构建全链条司法服务体系

以法治力量助推农业健康发展

2025-07-18 09:18:40 来源:阳江日报

■ 阳江日报记者/费先霞  通讯员/叶光遍近年来,我市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纠纷也随之增多。为此,我市两级法院积极构建“前端多元化解、中端实质解纷、末端延伸治理”全链条司法服务体系,以

阳江两级法院积极构建全链条司法服务体系

以法治力量助推农业健康发展

阳江日报

■ 阳江日报记者/费先霞  通讯员/叶光遍

近年来,我市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纠纷也随之增多。为此,我市两级法院积极构建“前端多元化解、中端实质解纷、末端延伸治理”全链条司法服务体系,以法治助推农业健康发展。

“法官工作室”:前端多元化解聚合力

阳西县素有“中国蚝乡”的美誉,生蚝养殖业已成为当地重要农业支柱产业。

2024年7月,程村镇刘某在行船回港途中,不小心撞了同村村民陈某的蚝排,导致蚝排损坏,双方因此产生纠纷。驻村“法官工作室”负责人、阳西县人民法院溪头人民法庭原副庭长佘世韬接到村委会咨询电话后,考虑到时值台风季,又恰逢生蚝即将批量上市,为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便马上带领法庭干警来到村委会实地了解情况。

双方各执一词,佘世韬和村干部一起前往现场查看。确认蚝排受损不是很严重后,佘世韬认为,若继续“扯皮”,难保台风季下受损面积不继续扩大。当务之急是要让刘某认识到尽快消弭争议、修复蚝排的重要性。

“如果问题不能协商解决,你作为侵权人被告上法庭,不仅要承担蚝排的赔偿责任,还要承担诉讼费、保全费等对方的合理维权成本。”佘世韬对刘某说。见刘某犹疑不定,佘世韬又结合多份类案裁判进行劝说。最终,刘某与陈某达成了调解协议,共同选定一家信任的修复机构,对受损蚝排进行修复,修复费用由刘某承担。

这是阳江法院以“法官工作室”机制高效化解纠纷的缩影。近年来,阳江法院深度融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主动下沉司法资源,在部分乡镇下设199个“法官工作室”,第一时间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有效保障产业发展。

“如我在诉”:中端实质解纷尽全力

阳东区农业、养殖业发达,但因土地问题产生的争议也不时出现。2000年1月,阳东区塘坪镇某村民小组的卢乙,以代缴公购粮为代价,无约定期限地从同村卢甲等25人处转包了大片土地,后又将土地转租给梁某用于规模化养猪。

2006年国家取消公购粮缴纳任务后,卢乙未再缴纳租金。为此,25名村民起诉要求卢乙和梁某返还土地、支付占用费。  案件年代跨度大、涉及人数多,事关当地养殖业发展,且易引发衍生诉讼。阳东区人民法院塘坪人民法庭庭长陈国良梳理案情后,决定先尝试调解。经过陈国良与塘坪镇、大八镇几位镇干部几番释法说理,村民们终于松了口,可大家在调解方案上又起了争论。

陈国良于是又从土地管理部门调取了土地确权证书等相关材料,召集三方当事人在庭前会议上对原始发包凭证、确权卫星坐标图等证据进行庭前质证。同时不忘趁机调解,并拟出一份调解方案建议交到村民卢甲手中。

令人欣喜的是,开庭当日,25名村民中有18人表示同意调解建议。陈国良趁热打铁,将剩余7人分成两组,与镇干部分头做调解工作。最终,各方当庭达成补缴租金、续租土地的调解协议,两名被告也爽快地支付了拖欠的租赁费。

据介绍,2023年起,阳江法院聚焦“公正与效率”主题,牢固树立“实质解纷防衍生”思想,在全市法院推行立审执协调配合促进纠纷一次性解决工作机制,案件比从2022年的1:1.58逐年下降至2024年的1:1.44。市中级人民法院连续两年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综合提升审判质效工作综合优胜单位”。

“亲清益企行”:末端延伸治理有效力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从业者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规范经营,这就要求法院不能局限于个案的被动审理,而是要化被动为主动,加强从业者法律意识的提升。

阳西法院在对近年受理的涉“程村蚝”案件分析后发现,生蚝买卖主要存在缔约履约不规范等问题。为此,法官专门为当地生蚝养殖协会送上一堂“稳妥卖蚝法律课”。

“这个案例提示大家,要尽量通过文字方式对生蚝的大小、品质、数量、价款、运输等内容进行细致约定,尽量减少通过微信语音通话或留言等口头方式来交易”“建议及时对一阶段的货款进行结算,防止出现因交易量过大、次数过多、事项积累导致核算难、举证难等问题”……法官结合真实案例为大家讲法律。蚝农们纷纷感慨道:“我们原来都是这么做的,没想到省事的背后是麻烦事,看来以后要更规范些才行。”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阳江法院打造“亲清益企行”司法服务志愿品牌,针对本土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缔约履约、企业用工、知产侵权等问题,为行业协会和企业“量身定制”专题宣讲,去年以来受惠企业达200余家。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