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日报讯(记者/许倩 通讯员/冯国战)7月9日,记者从团阳东区委获悉,10日至15日,阳东将迎来结对共建院校学生到阳东乡村报到的小高峰。今年以来,团阳东区委已成功组织来自27所高校的88支突击队结对开展校地共建项目,在红色基因传承、产业创新赋能、文化保育活化、民生服务提质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阳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青春能量。
据了解,结对工作伊始,团阳东区委广泛深入调研,精准梳理各镇(街、乡)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民生改善等诸多领域的实际发展需求,形成科学、详尽且贴合实际的需求清单。随即,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面向众多高校发布需求信息,积极搭建“地方出题、院校揭榜”的高效对接平台,最终成功促成27所高校的88支突击队,与阳东区的地方发展具体需求精准结对。此次结对广泛覆盖阳东区各镇,涉及项目丰富多样。
团阳东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进驻的大学生突击队从党建引领、专业赋能、志愿服务等领域着手,努力利用他们的学识技能,在推动阳东红色文化传承、乡村产业发展和民生增进福祉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广东二师破晓阳东红色基因传承实践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度挖掘阳东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该实践团围绕阳江县委旧址展开工作,深入调研当地红色历史,收集整理珍贵资料。团队还通过举办红色故事宣讲会、精心策划红色文化宣传活动、红色主题展览等形式,吸引了众多当地居民和游客参与。同时,团队还协助开发红色文化线上传播平台,利用新媒体手段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有力带动周边红色文旅产业发展。
产业方面,广东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团队积极响应那龙镇农产品销售及物流优化的需求,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产品种植和销售情况,运用专业知识为农户制定个性化的销售方案。
在文化传承与民生服务领域,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绿建槎城队进驻新洲镇后,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深入挖掘新洲镇的文化内涵,将当地的民俗风情、自然风光融入设计中,完成了红色文旅IP打造等工作,使新洲镇的文化形象得到了提升。这些设计成果不仅应用于镇内的旅游景点和公共设施,还在各类文化活动中广泛展示,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突击队还开设绘画、手工等公益课堂,服务留守儿童300余人次,丰富了乡村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一步,团阳东区委将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机制,聚焦岭南特色产业、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乡村规划等重点领域,扩大高校合作覆盖面,推动88个结对项目提质增效。通过建立“成果转化清单”“人才储备库”,促进高校智力资源与阳东发展需求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挺膺担当,为阳东“百千万工程”高质量推进贡献更多青春智慧与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