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成“香饽饽” 升学就业路更宽

职业教育为学生铺就成长“康庄大道”
2025-07-07 09:45:44 来源:阳江日报

职业教育,曾被视为“退路”,如今正迎来社会观念的深刻转变。

技能人才成“香饽饽” 升学就业路更宽

职业教育为学生铺就成长“康庄大道”
阳江日报

职业教育,曾被视为“退路”,如今正迎来社会观念的深刻转变。在招生咨询会上,其人气不逊于名校,录取分数线连年攀升,毕业生尚未走出校门便成为企业争抢的对象……这背后,是“学硬技能,谋好出路”理念的深入人心,是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是产教深度融合的精准育才模式,更是国家通过打通升学通道、提升学历待遇等政策的有力支持。职业教育,正逐渐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人才培养与就业的重要支柱。

文/阳江日报记者  王勇明

阳江职院举办校园招聘会。

观念之变
职教赛道渐成择校新热点

6月28日,由广东新快报社与阳江日报社联合主办的“阳光高考 赢向未来——2025全国普通高校在粤招生咨询会大型公益巡展(阳江站)”主题活动,在阳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面对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80余所高校的竞争,秉持“学硬技能,谋好出路”理念的职业院校,在人气上丝毫不逊色。高考物理类成绩420多分(未达本科线)的慕同学,一早便穿梭于各职业院校展位,就未来专业选择、“专升本”路径及就业前景等,详细咨询了多所职业院校。

“大湾区大学指向高水平研究,职业教育铺就技能成才之路。”慕同学表示,希望通过掌握一技之长,在实践赛道实现自我价值,赢得精彩未来。

市民柳震明近日一直在考虑让他的小孩参加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3+2”中高职贯通培养。他介绍,小孩一直以来成绩一般,预估这次中考成绩在600分左右,只能上民办高中。“这样的成绩读完高中,估计以后还是要读普通的专科院校。还不如现在开始让他学门实用的技术,有一技之长以后更好就业。”柳震明说,传统的“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正在逐渐被打破,他认识很多家长跟他有一样的想法,认为选择职业教育路径是更务实、更有保障的选择。

阳江职院的大二学生刘婉晗(化名),明年将与35名同学一同前往韩山师范学院继续深造。“我前年高考分数超过本科线20多分,但那个分数只能就读民办本科院校,所以我选择报考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育人专业),以获得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刘婉晗表示,这样既能节省不少学费,又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市民对职业教育态度的转变,正推动着职业院校投档分数线的提升。阳江职院去年录取新生3629人,招生录取最低投档分数延续了“连续两年每年提升2万多名”的良好趋势,今年春季学考录取投档分最低排位比去年又上升了25737名;夏季高考招录的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专业录取平均分达到460分,超出广东省历史类本科省控线(428分)32分,物理类本科省控线(442分)17分。

“两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

就业之实
产业需求旺盛,“技能饭”越来越吃香

2024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人数达到567.94万人,较上年增长2.32%;职业本科招生人数为10.96万人,同比增长21.91%。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态度的积极转变。

市民对职业教育态度的转变,主要源于对就业前景的考量。6月28日,市人社局联合阳江职院举办了2025年“百万英才汇南粤”阳江职院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吸引了103家企业参与,提供了约2000个就业岗位。其中,来自东莞、珠海、中山等珠三角地区的18家企业提供了647个岗位,占比达到32.35%。

记者采访了我市多家制造业公司,受访人均表示存在技术工人相对难招聘的情况。广东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给技术工人提供的月薪在六千五百元至一万元之间,仍不时会出现缺口。拥有200多名职工、专业生产脚轮的阳江奥得宝工贸有限公司,3D绘图师、模具工程师、跨境电商运营专员等技术岗位,需通过招聘会、熟人推荐、网络招聘等多种渠道才能勉强满足需求。

从阳江技师学院、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两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仅仅5年,何佳霖已成为广东甬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动力设备部电气班班长,管理7名员工,年薪高达20万元。“我在校期间先后考取了维修电工中级工证、高级工证,顺利完成学业。”何佳霖说,2019年,刚落地阳江的广东甬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到两校开展校企合作,他随即被选中为实习生,并最终被该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

“随着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制造业在智能化趋势中加速升级,机器人应用服务走进企业的厂房、车间,工业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趋势。”阳江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教师刘志毅介绍,工业自动化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对从业者设置了门槛,另一方面又为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目前产业仍然缺少高技能人才,学生学得技能不但能在阳江找到比较好的工作,去珠三角等大城市也有很大的竞争力。

“两校”机电一体化实训教学。

育才之道
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打造技能人才“摇篮”

职业院校之所以能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源于其独特的定位、教育模式和与产业的紧密联系。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急需的技能人才缺口。”阳江职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的专业图谱上,涵盖了传统的热门专业,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子商务等,还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设置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等新兴专业。

此外,职业院校还深度结合地方产业特色设置专业,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链需求无缝对接。如阳江职院相应设置了水产养殖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数控技术等专业,“两校”依托我市支柱产业建设了三大学院,分别为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海上风电产业学院和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在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不少专业班更是跟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技能人才培养。近年来,“两校”先后与广东广青金属科技、广东明阳新能源科技等200多家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及推荐毕业生就业,共同培养符合阳江当地及省内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两校”大部分专业基本实现订单班、冠名班培养,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连年超过98%。从“两校”毕业的李林、何佳霖、谭兴浦等众多优秀毕业生,都已成为相关知名企业的骨干人才。

据介绍,校企深度合作,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衔接,还可以根据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更加灵活、精准。比如汽车维修专业,过去强调的是学生对汽车结构、零部件等熟悉掌握,而现在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该专业的教学重点已转到了汽车智能化、信息化以及汽车芯片、传感等专业知识及维修技能。还有电子商务专业,以前的教育重点是教学生如何通过平台卖商品,但现在更侧重的是研究网红经济、团队运营、文旅策划等,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两校”风电专业实训教学。     本版照片由受访院校提供

政策之基
升学通道拓宽,职教学历“含金量”提升

此外,国家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设立奖学金、提供升学通道等,也是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的重要因素。

“两校”负责招生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两校严格落实国家免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政策,一二三年级农村户籍(含县镇)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累计不超过三年。一二三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300元。在校期间学习成绩、道德风尚、专业技能、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可申请中职国家奖学金6000元。

提供升学通道方面,阳江职院的招生形式有学考、“3+证书”考试、普通现代学徒制、退役军人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夏季普通高考等。其中,学子可以通过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获得试点高校普通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据介绍,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阳江技师学院视同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层次,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三支一扶”招考以及职称评定、工资晋升、征兵入伍等方面享受相同待遇,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高级工班分别等同于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层次。

其中,阳江技师学院学生在校可以中、高级班、预备技师班连读,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可以通过“3+2”中高职贯通培养、“3+证书”考试、自主招生等多种途径进入高校继续深造。今年,该校学子陈楠便通过“3+证书”考试,以文化课346分,美术基础证A证,再加上校考79.2分,综合分360.56分的成绩被韩山师范学院录取。

今年6月,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还与广东海洋大学签署协同育人协议,正式启动“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试点。今年,有72名阳江初中毕业生可通过“中职3年+转段考核+本科4年”的贯通培养直升重点本科。中职阶段,学生在阳江一职或阳春中职学习专业技能,通过转段考核后,可直接升入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继续深造。完成7年学业,达到毕业条件的,可获得全日制本科毕业证及学士学位,学历学位含金量与普通高考录取学生完全相同。

(注:本栏目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