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岗镇做强特色水产养殖链激起“致富浪花”

肥美氹仔鱼“游”向大湾区市场
2025-04-22 09:13:31 来源:阳江日报

圭岗镇做强特色水产养殖链激起“致富浪花”

圭岗镇做强特色水产养殖链激起“致富浪花”

肥美氹仔鱼“游”向大湾区市场
阳江日报

■ 阳江日报记者/盘聪颖  

近日,记者行走在阳春市圭岗镇的乡道上,只见山泉淙淙,两侧鱼塘纵横排列、星罗棋布,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在塘边青石板上,几名养殖户拔起一把青绿色的象草,再挥臂撒到鱼塘中,原本平静的水面瞬时沸腾,数尾氹仔鱼摆尾争食,激起阵阵浪花。  

作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圭岗养殖氹仔鱼的历史悠久。马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朝伟指着一处小池子介绍,氹仔鱼的养殖面积在30平方米到1亩不等,当地人称这种小池子为“氹仔”,其中养殖的鲩鱼体型大、养殖周期长,肉质紧实鲜甜,故得名氹仔鱼。

2022年12月,圭岗氹仔鱼养殖技艺被评为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有何“秘笈”?圭岗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区别于市面上的普通鲩鱼,氹仔鱼用山泉活水养殖,以象草、木薯叶、番薯叶等天然植物为食,养殖密度标准为每平方米1尾,养殖周期可达3年,每条鱼的重量在5至8公斤,售价比普通鲩鱼贵一倍,每公斤能卖到50元。目前,全镇有过半农户从事氹仔鱼养殖产业,养殖总面积1211亩,每亩鱼塘可投放鱼苗约600尾,总产值超7000万元。

然而,长期以来,镇上的养殖户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难以实现规模化养殖。养殖户谢运东意识到这一点,于是联合周边7家养殖户将零散鱼塘串联成片,打造出6亩标准化养殖基地,吸引了阳江各县(市、区)及珠三角地区的客商前来收购,建立起稳定的供销渠道,去年年产值突破60万元。

去年11月,圭岗镇与广东广新盛特投资公司合作签订“产业百千万氹仔鱼助农养殖项目”,打造了马催村氹仔鱼养殖基地和山塘村育苗抚育基地,构建起集鱼苗供应、养殖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养殖产业链,为圭岗镇氹仔鱼产业“聚链成势”带来了新的机遇。

今年年初,马催村氹仔鱼养殖基地新投放了2200尾鱼苗。记者走进该基地,成片的标准化养殖鱼塘映入眼帘,潘朝伟正躬身仔细察看氹仔鱼的生长情况,监测鱼塘的水源质量。“基地占地面积8.44亩,预计收成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潘朝伟说。    

育苗更是氹仔鱼养殖的关键一环。在山塘村育苗抚育基地,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益友正将新一批幼鱼苗倒入塘中,数尾黑褐色的小鱼如星子洒落水面,激起圈圈涟漪。该基地占地面积15亩,已投放了2万余尾幼鱼苗,成活率可达8成,预计养殖一年后开始销售,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  

此外,圭岗镇还会定期组织养殖户参加培训班,提供鱼苗筛选、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有效解决了病虫害防治、幼鱼苗成活率低的问题。

阳春市圭岗氹仔鱼协会也于今年1月成立,进一步规范了养殖标准。阳春市圭岗氹仔鱼协会会长陈民表示,该协会在阳春市区建立了氹仔鱼中转场和分销点,并与省内各地超市建立了合作关系。下一步,计划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电商运营、深加工产品研发等方式,持续拓宽氹仔鱼的销售渠道。    

从小山涧到大湾区,一尾尾氹仔鱼载着山乡人的“致富梦”,游出了乡村振兴的“圭岗路径”。圭岗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以品质立身、靠科技赋能、用品牌突围,不断优化养殖技术,并加强氹仔鱼的保鲜和配送能力,让氹仔鱼能游向湾区乃至全国市场。立足本地资源,同步推动观光养殖体验区建设,通过举办氹仔鱼文化节和美食节等活动,打造氹仔鱼乡村旅游路线,吸引更多外地游客走进圭岗了解氹仔鱼的历史文化,探索“氹仔鱼+”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