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关于省级促进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方案》近日出台,从8个方面支持企业稳订单、稳份额、稳市场。《方案》提出:企业参加“一带一路”、RCEP国家及中东地区展会,可获展位费50%补贴,单展最高3万元;参与“阳货全国行”内销展会的企业,展位费补贴50%。本地举办外贸导向型展会可获场地及宣传费80%补贴,最高分别是100万元和80万元。跨境电商方面,企业自建或租赁海外仓最高补贴50万元,入选省级试点的县区可获300万元基建资金,建设超千平方米选品中心奖励50万元。政策还对企业AEO高级认证给予10万元奖励。
微点评
新政策以系统性、差异化的资金扶持策略,为外贸企业注入强心针。这一政策标志着地方外贸扶持从粗放补贴向精细治理转型。它通过精准滴灌的“多靶向发力”,既能缓解企业拓市的成本压力,达到短期纾困之目的;又能引导资源向高潜力领域集聚,培育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若能在执行中强化申报透明度以及优化审批流程,定能为区域外贸提质增效提供实践样本。
近日,市商务局组织商超代表赴阳西县塘口镇、上洋镇,开展助力“百千万工程”促进阳江名优农产品进商超主题调研。这是继今年3月上洋镇人参果上架全省29家天虹超市后,该局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又一次实践,旨在挖掘更多特色农产品直达商超,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微点评
市商务局推动农产品“直供商超”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创新样本——只有让农户从“埋头种地”转向“抬头看市”,让城市消费力反哺乡村生产力,方能真正激活“百千万工程”的内生动力。当前成效的背后,既依赖部门主动搭建平台、撮合资源,也需商超与农户建立互信合作机制。未来若能将临时对接转化为长效合作,例如建立产销数据库、培育农业合作社增强议价能力,才会让优质农产品实现优价,真正形成品牌化、标准化的产业链升级路径。
阳江市孤独症儿童教育指导中心暨“妇教携手关爱星童”实践基地近日揭牌。实践基地由市妇联和教育部门携手打造,将通过开展系列关爱活动,着力构建三维支持体系,实现“守护一个孩子,就是守护一个家庭”的目标任务。同时借助阳江市特殊教育集团优势,助力孤独症儿童家庭关爱行动进一步向基层延伸覆盖,不断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市妇联将以此为起点,更加全面地与教育部门在助学、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事关儿童健康成长的各领域搭建合作平台。
微点评
指导中心以及实践基地的成立,标志着我市特殊教育正在向专业化、系统化方向迈进。这项跨部门协作的民生工程,不仅体现了社会治理的温度,更展现出特殊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智慧——以行政力量破除部门壁垒,以专业力量构建支持体系,以文化力量重塑社会认知。我们相信,当政策设计从“救济帮扶”转向“发展赋能”,当社会支持从“节日关怀”转为“日常浸润”,“星星的孩子”终将在融合教育的土壤中绽放独特光彩。
阳江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近日成立,标志着我市农村创业青年拥有了一个集交流、合作、发展于一体的崭新平台。新成立的联谊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会员企业营造更多合作机会,培养更多创业致富“排头兵”“带头人”;团结带领广大农村创业青年,通过提供技术、市场对接等服务,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领域大胆探索,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为传统农业注入活力;并且通过技术传授、就业带动、产业帮扶等方式,帮助更多乡亲增收致富,助力我市乡村振兴。
微点评
成立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青年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创新探索。这一平台承载着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与青年人才价值实现的双重使命。平台的价值,一方面在于通过技术传授与市场对接的双向通道,既解决青年创业的技术门槛,又突破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瓶颈;另一方面在于改变传统农业的信息孤岛现象。建议未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度,引入智慧农业技术培训。当青春加上智慧融入田野,乡村振兴才能获得持久动能。
作为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的重要项目,今年以来,阳江各级民政部门将长者饭堂建设作为养老服务的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一季度,我市新增了7家长者饭堂,雅韶镇等长者饭堂也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目前已覆盖35个镇(街道)。据了解,全市计划在年内完成48个镇(街道)长者饭堂全覆盖的工作任务,为有需要的老年人解决就餐难问题,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吃得放心、舒心。
微点评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今天,长者饭堂以“一顿热乎饭”为支点,撬动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多维变革。这个看似简单的助餐工程,实则构建起集基础保障、情感联结、文化滋养于一体的新型养老生态圈。它更深层次的社会价值在于重构老年社交网络,让老年群体重获集体生活仪式感。
这个民生工程给予我们的启示远超助餐本身:当社会治理从“解决问题”转向“创造价值”,民生项目就能成为激活社区活力的催化剂。正如老人们用餐时的笑语所昭示的:真正的养老幸福,既在热气腾腾的饭菜里,更在人与人温暖相守的烟火气中。
近日,我市今年首例干细胞捐献者黎扬欢成功归来。他在欢迎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并倡导更多爱心人士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更多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此前,在广州南部战区陆军总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志愿者黎扬欢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份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火种”,将被送往千里之外,为一名素未谋面的3岁白血病患儿点燃生机。
黎扬欢今年44岁,是阳春市人民法院的一名司机。他于2017年加入中华骨髓库,是阳江市第4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微点评
浸润着人性温度的真实故事,总是令人动容。一个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公益的意义,用凡人微光诠释了公民社会的责任担当。众所周知,干细胞捐献是目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重症血液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而我市近3000名骨髓库志愿者背后,是无数“黎扬欢”在聚沙成塔。这种义无反顾的捐献,不仅为患者带来希望,更是社会对生命尊严的集体守望。就像黎扬欢所言:“能成为别人的希望,是种幸运。”这种幸运,终将照亮更多生命的未来。
4月16日至17日,我市组织优质用人单位赴湖南省开展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百万英才汇南粤”引才专场活动,搭建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平台,吸引更多人才选择阳江、扎根阳江,为阳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本次活动以“粤聚英才 粤见未来”为主题,组织50家用人单位提供涵盖合金材料、装备制造、海上风电等行业领域的超1000个就业岗位,吸引了10多所湖南高校超4000名学生进场。同时,活动还依托广东公共招聘服务云平台、粤就业小程序和智通直聘平台,开展专场云聘会,在线上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24小时全天候双选服务,约100家用人单位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
微点评
这场跨省的引才实践,其成功的密码在于三重突破:一是精准锚定产业链需求,实现岗位与高校优势学科精准对接,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二是创新“城市体验式招聘”,通过沉浸式场景,将硬实力(薪酬)与软环境(政策以及城市魅力)融合营销;三是构建校地协同长效机制,与长沙理工等共建实习基地,推动人才供给从“收割季抢收”转向“订单式培育”。如此,这场双向奔赴才有可能成为区域经济突围的核心动能。
■ 文/项劲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