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区因地制宜发展“近郊经济”

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流量密码”
2025-04-13 09:55:29 来源:阳江日报

江城区因地制宜发展“近郊经济”

江城区因地制宜发展“近郊经济”

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流量密码”
阳江日报

   

三江岛滨江公园环境优美,休闲项目丰富。 陈建华 摄


■ 阳江日报记者/盘聪颖 曾宇萍

采摘基地中,市民游客手持果剪穿梭于藤蔓间;生态休闲园里,亲子家庭体验着露营和农耕的乐趣;红色展馆前,青少年正重温烽火岁月……春意盎然之际,江城区近郊乡村游活力绽放,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近年来,江城区在近郊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积极探索,充分挖掘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近郊休闲游目的地,形成了生态、文化、农业、旅游等多元要素的新型经济模式。今年春节假期,江城区接待游客157.16万人次,旅游收入6.52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深挖当地资源

农业与旅游“双向奔赴”

眼下正值采摘、踏青的好时节。4月8日,记者驱车沿着中洲大道一路行驶,桑葚、圣女果等各类采摘园映入眼帘,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感受田园之美。

“得益于地理位置优势,许多村民在农业种植的基础上,开设了采摘项目,村中现有采摘园20余个。”中洲街道华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创记表示,近年来,华龙村采取“农户+经联社+公司”的合作模式,引入了华龙蔬果采摘基地,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年增收20万元,还走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在基地内看到,许多市民游客正挎着果篮弯腰探寻饱满的果实,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里离市区仅10分钟的路程,各项设施设备齐全,是亲子家庭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市民冯先生说,他们一家三口专门从市区前来采摘桑葚,收获了满满乐趣。

据了解,该基地集蔬果采摘、田园观光、研学教育等于一体,占地面积约200亩。“结合农业生产,我们在提供采摘、观光等服务的基础上,打造了割禾、挖莲藕、现代化农耕机械体验等特色研学课程,受到许多中小学生好评。”该基地负责人罗倩茹介绍,基地以接待研学团为主,去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他们计划持续升级和完善基础设施,开发亲子游等项目,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

如何让农文旅发展“出圈”又出彩?今年3月,江城区首届乡村文旅活动在岗列街道金朗岛举办,逾5000人次参加活动。市民游客或踏入油菜花田领略春日风光,或购买、品尝特色农副产品,激活了文旅市场的“一池春水”。

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司徒尤汉表示,本次活动为乡村聚集了人气,也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他们将继续盘活闲置土地,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乡村资源“活起来”。

打造乡村新景

村民返乡创业发展多元业态

近年来,江城区大力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不断刷新乡村“颜值”。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正聚拢起越来越多的“归雁”返乡创业,“近郊游”新型消费业态陆续涌现,实现文旅产业“多点开花”。

记者漫步在城西街道第一埒村的乡道上,只见整齐划一的淡黄色民房明亮醒目,连片的水田绿意盎然、阡陌纵横。日新月异的乡村面貌,让村民朱传欢嗅到了商机,他于2021年返乡盘活了一块占地约800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建设起集休闲娱乐、露营烧烤、团建聚餐等于一体的福地园。

“随着村庄道路硬底化、雨污分流等设施逐渐完善,我们的生意也水涨船高。”朱传欢表示,有了人气和“流量”,福地园已从最初的农家乐休闲园发展成乡村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点,去年客流量与往年同期对比增加了三成,每逢“黄金周”日均游客接待量约400人次。

与同事结伴前来的市民黄女士表示,这里交通方便,环境整洁优美,娱乐项目丰富,他们每逢休假都会到此聚会。

在城西街道阮西村委会上寨村,“美丽庭院+”正催生乡村旅游新业态。2023年10月,村民阮世豪和家人利用自家院落做起“餐饮+民宿”的生意,开设了“上寨庭院火锅”和乡村民宿,让游客有了歇脚、吃饭的地方。

记者走进“上寨庭院火锅”看到,鲜花、草坪装点四周,就餐环境雅致温馨。阮世豪表示,店里主推农家菜,食材大多是“自产自销”,因为新鲜深受顾客的喜爱,每个月能接待约1200人次。

华龙村同样积极发挥近郊优势,在漠阳西河边引入了“星河竹园”露营基地,可提供露营、餐饮、亲子娱乐等服务。冯创记表示,该露营基地占地面积30亩,自2023年10月对外开放以来,至今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

擦亮文化品牌

以文塑旅释放“近郊游”潜力

随着三江岛滨江公园建设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江城区“以文塑旅”战略再添重要载体。这座滨水公园不仅为市民打造了休闲新空间,更以“生态+文化”双轮驱动,构建起“近郊经济”发展新范式。

记者在该公园周边的龙舟训练基地看到,占地20余亩的生态草坪已完成铺设,几艘龙舟停泊在码头边,白色天幕沿江延展成流动风景线。“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休闲项目丰富,还能体验龙舟文化。”前来游玩的市民林先生说。

据了解,许多商家已抢占“新”机,下好近郊经济“先手棋”。目前已有9家商家入驻,涵盖钓虾、生态美食、龙舟文化体验等业态。

商户冯秋瑜表示,他于去年10月打造了户外婚礼场地,并能提供露营、团建等服务。“户外婚礼深受年轻人喜爱,平时也有很多市民游客前来休闲观光,营业至今我们已接待了上千人。”冯秋瑜说。而商户张义琳已经提前备战“五一”假期,他说:“今年餐饮订单爆棚,现在几乎满档了。”

作为革命老区村,阮西村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逐步打造了“榕树讲堂”、廉洁文化主题公园等红色旅游项目。去年10月,阮西革命老区村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已接待近4000人次。

阮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阮钦文表示,该村计划将红色资源与斗鱼、禾虫等特色农业相结合,形成春赏油菜花、秋收稻谷的四季景观带,并持续完善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打造“农文旅”综合体。

江城区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业态升级,今年内计划新增2家乡村酒店、6家乡村民宿、1家A级景区。聚焦“文旅+”产业,开展龙舟赛、鼍城行大运、非遗民俗巡游等活动,同时深度挖掘本地文化和历史底蕴,推出体育休闲、乡村和研学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江城区“近郊经济”再添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