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围绕社会民生热点建言献策

把准民生“脉搏”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5-02-28 09:26:29 来源:阳江日报

在高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中,用人企业为求职学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代表委员围绕社会民生热点建言献策

把准民生“脉搏”托起“稳稳的幸福”
阳江日报

在高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中,用人企业为求职学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资料图片) 梁文栋  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深入落实“民生十大工程”,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市人民。

“如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参会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围绕加快健康阳江建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服务等内容积极建言献策。

提升医疗服务质效,守护人民健康安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健康阳江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市政协委员陈园园表示,当前,医共体内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普遍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一方面,医共体总院的一些科室面临任务繁重、人手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乡镇医疗机构人员充足,但病人不多。建议充分发挥医共体的优势,整合区域医疗卫生人员,强化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推动医疗卫生人员合理配置,提高医务人员的利用率。此外,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主要是综合性质人才,可以通过“向上”交流,提高临床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市政协委员刘叶青表示,对于推进全民健康覆盖,加快健康阳江建设,应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强全民健康管理,让预防走在医治前面,让健康管理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日常。同时,把防慢病、治未病作为健康管理的重点,加强科普宣传,在部门的宣传活动中加入全民健康宣传摊位,共同营造全社会重视健康管理的良好氛围。

市政协委员曾少姬表示,一些病房里的老年患者需要陪护,但子女往往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法做到全天候陪护。如果请护工,又担心陪护的专业性不足,有可能照顾不周。她建议,在医院设置陪护病房,由医院或者院外组织培训专业护工,为患者提供专业全面的陪护服务,对有需要的患者适当进行收费,并将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陪护服务既可解除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对害怕麻烦家人的患者,也能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推动资源均衡分配,建设优质教育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域高中发展提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

“我们要为孩子们提供公平的教育环境,让他们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市人大代表周开辽表示,推进优质均衡的教育,要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同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教师交流轮岗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

周开辽建议,要以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成长为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好老师、大先生。围绕教育家精神构建教师荣誉表彰制度,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大力表彰和宣传优秀事迹,激发教师队伍活力。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市人大代表谢天益表示,当前县域教育面临着骨干教师流失,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师资培养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外出交流、培训,以及学历提升等方面。同时,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奖励机制,畅通县域教师岗位等级晋升渠道,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加入,提高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减少人才外流。

市政协委员谭维红表示,中职教育具有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双重属性。目前,阳江的部分中职学校存在技能教师不足、专业课程设置有待优化等短板,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基础人才的需求,一些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建议调整办学思路,加强资源统筹,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建立“双师型”教师长效培养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结合地方特色产业,设置专业课程,深化产教融合,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着力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大力实施“订单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使学生与企业“双向奔赴”。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稳定之基。就业岗位该如何深挖?怎样才能促进高质量就业?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在促进就业方面,市人大代表冯广亮认为,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就业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就业者应理性地认知自我,寻找与自己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并通过有目的性的培训学习,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做好短期和长期的职业规划。企业要明确用工需求,做好“人才画像”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寻找技术、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企业或培训机构可搭建创业创新平台,聚集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并提出对应的人才需求,让人才、项目、资金、资源等多种要素互相匹配。”冯广亮表示,创业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做法,现代社会细分很多行业领域,有些行业领域仍有发展空间,市场尚未达到饱和状态,就业者找准机遇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市人大代表叶植缅表示,在搭建就业平台方面,阳西县所有的镇均设有人才驿站和就业驿站,为企业发布用工需求、搜集群众求职信息搭建了有效的交流对接平台,但仍存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较难、医疗和文旅发展等领域的年轻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亟待加强人才对口招引力度,为各类人才来阳江就业提供更优的政策待遇和生活保障。同时,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加强线上线下联系企业,加大对大学生群体就业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好乡镇就业驿站平台的对接作用,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赋能“百千万工程”。

市政协委员王澜晓表示,随着家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服务类型趋于多元化,而行业内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具备高学历、综合素养的服务人员稀缺,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中高端家政服务需求。建议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宣传家政行业的新形象,向大家展示现代化、专业化的服务内容与成功案例,消除人们对家政行业的误解。推动高校开设家政相关专业或课程,用AI赋能模拟实训,并建立家政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培训机制,培养适应家政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引导家政企业建立完善的薪酬福利体系,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与职业晋升通道,增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 统筹/王 静    ■ 文字/王 静  张贝奇  李柳枝  许 倩  张 莹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