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许片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谭文强 摄
■ 阳江日报记者/梁小可 许倩
“我愿以赤子之心,呵护每一位学生!”这是许片老师初登讲坛时许下的承诺。从教31年来,她把这句话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的是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今年教师节前夕,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9月5日,正值新学年开学之际,记者来到阳东区合山镇中心小学采访许片。她的同事都说,许片获得这个荣誉,是她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结果。
德高为师,陪伴学生成长
一袭齐肩短发干净利落,面对学生语气耐心而温柔,正值知天命的年纪,许片举手投足尽显谦逊和蔼,让人不自觉地亲近起来。1993年,19岁的她从阳江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当时的阳东县白沙镇马岗小学任教。两年后,她调到合山镇中心小学,一直担任语文教师。她始终把学生装在心里,用心用情教书育人,以“爱心+耐心”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校园里健康快乐成长。
许片公平对待每位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她会多加一分关爱。有个叫小钟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很差,但做事很热心。由于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同学们都不喜欢跟他玩。课余时间,他总是独自一人在一边发呆。许片知道这类学生内心自卑而敏感,除了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外,还经常教育班里的同学,要多些关心小钟,让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慢慢地,同学们不再疏远他,邀请他一起玩,让他很快融入班集体,小钟的性格也逐渐变得自信起来。拍毕业照时,大家拥在一起合影,小钟露出了烂漫的笑容。看到这一幕时,许片更加坚定心中的信念:当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心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学生小岑刚从外地转学来时,完全是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的状态。每天上课,他总是伏在课桌上睡大觉;课后,他经常与同学打架,还逃避值日,也不交作业。许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马上对小岑进行家访,发现小岑竟然与她住同一个片区。原来,小岑自幼和母亲在一起,父母离异后,他跟在合山镇工作的父亲生活,就转学过来。他父亲在工厂当保安,平时疏于对孩子管理。许片知道,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大。为了帮助小岑走出父母离异的阴影,她经常利用晚饭后的时间,主动找小岑去散步、爬山,有时还带他回学校运动场跑步、打羽毛球。经过许片的耐心开导,小岑渐渐打开了心结,变得阳光起来。他改掉了不良行为,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举手发言,按时完成作业,与同学友善相处,还代表班级组队参加学校足球比赛,夺得了第一名。
谈起小岑,许片仍对那个12岁少年“一人煮饭一人食”的孤单场景记忆犹新。她深有感触地说:“小岑的转变,让我感到很欣慰,我坚信老师的关怀和以身示范,能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曾任学校家委会成员的学生家长张洁梅,与许片认识多年。她说:“许老师为人低调、知识丰富、讲课生动,对每个学生都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 她的女儿乔乔加入学校文学社后,才认识许片;许片一直用心指导乔乔写作文,乔乔进步很快;后来,乔乔转学了,还常常联系许老师,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和烦恼。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也有人说,教育是一场师生互相成就的温暖遇见。许片很赞同这样的观点,并坚持这样做。她总是不停地勉励自己,要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以爱的名义,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与时俱进,提升专业素养
“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读书时老师说的这句话,让工作一年后的许片深有体会。她知道,作为一个师范生,水平是很有限的,还远远不够“一桶水”,必须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量。
1994年,许片制订业务素质提升计划。除了虚心向同事请教,她还参加广州教育学院大专函授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深入学习教学技能。2015年,她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考学习,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扩充知识储备,也实现了学历再提升的目标。
许片平时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她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她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接触到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她所教的六年级语文学科,多次在全区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测中取得好成绩。她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撰写了不少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其中有35篇获得省、市、区等各级奖励。凭借优秀的教学业绩,她评上了高级教师职称。
许片深刻认识到,与发达的地区相比,乡镇学校的师资条件有较大差距,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的需求。作为镇语文中心教研组组长,许片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主动承担校级、区级公开课、研讨课和专题讲座。她倾心帮助年轻教师成长,经常组织教学技能比赛、邀请专家讲座、举办学术沙龙等活动,为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创造条件。她还做好“传帮带”,把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经验传给年轻教师,让他们尽快成长为教育骨干。
从普通老师成为语文科组长,80后女教师蔡少军对许片心存感激。她说:“在我的心目中,许片既是同事,又是师傅,更是知心大姐姐。”每次上公开课,许片都与后辈们一起打磨教案,从教学设计到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力求完美。一次,蔡少军参加阳东区录制视频课比赛,许片多次指导她,纠正讲课内容、动作、语气的不足之处,最终她获得了二等奖。许片还带领她和其他语文老师申报过不少市的课题,全校课题研究开展得有声有色,收获颇丰。平时,同事若遇到工作上的问题和不开心的事,也会找许片倾诉。许片总是像大姐姐一样,结合自身经历,教给大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为人处世的经验。
该校副校长麦荣高评价许片时,用了一个词:“乐于助人”。他说,就在采访的当天11时多,一位女老师在卫生间突然晕倒,不省人事。许片闻讯后,立刻帮忙将人送到镇卫生院救治,随后在旁边陪了两个多小时,直到其家人到达后才离开。
率先垂范,打造书香校园
许片喜欢读书,是一个“书迷”。她家里各个角落,几乎都放着书籍,随手就可以拿来阅读。在她的影响下,她的丈夫、女儿也爱上读书。她的家庭曾被评为阳江市“书香家庭”。
从教多年,许片深深体会到,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要学习好语文,必须多阅读。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几乎都是通过碎片化阅读,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日渐式微。她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说:“孩子不爱看书。”“没空带孩子看书。”“不知道让孩子看什么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乡镇学生的阅读短板。
如何弥补这个短板?许片提出“创建书香校园”的想法,并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同和支持。2016年,学校由许片牵头开展这项工作。从这一年开始,她抓住秋季开学的窗口期,撒播“悦读”种子,每学年举办一届“读书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用书香浸润学生的美好童年。她还主持编写校本教材《悦读》,“划重点”供学生阅读。在第四届广东省中小学校本教材课程建设成果评展活动中,《悦读》荣获“资源奖”。目前,学校已举办七届“读书节”,师生“悦读”蔚然成风。接受采访时,许片正在制订第八届“读书节”的工作方案。
也是这一年,许片还在学校里成立了“小荷文学社”。她说,文学社取名“小荷”,是取义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希望能给学生们展示个人才华提供一个平台。每个学期,许片都带领小社员开展采风活动,把写作第二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池塘边、河道旁、乡野田间,引导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构思,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并把观感写成作文。
文学社的社员大多是三年级以上的学生。经过采风活动的磨炼,不少社员从害怕写作文变成了喜欢写作文,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三年级学生李婧旖刚加入文学社时,对作文的认识很模糊,不知道从哪里写起。一个学期后,经许片的耐心引导,李婧旖学会了观察生活,按老师教的先写景物,再写内心的观感,渐渐地摸着了道,不再觉得写作文是件难事了。
为了便于学生交流学习,许片把社员的作品集结成册,取名《小荷清香》。这本集子也成了“悦读”读本,调动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不少社员有作品在市内外报刊发表。她还牵头主编校报《小荷校苑》,开辟《佳作欣赏》版面,选登教师和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营造相互学习的浓厚氛围。在鼓励学生们多读书、多练笔时,许片也带头这样做,笔耕不辍。她多次参加市、区的征文比赛,获得不少奖项。
校长韦加好说,许片是一个很用心的教师,不管做哪一件事,都十分认真、细致、负责。小荷文学社成立初期,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许片主动想方设法解决,使采风活动得以正常开展。在她的带动下,多名语文老师也加入到辅导社员的队伍。
“身教胜于言传”,这是许片信守的准则。她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先躬行。她每天坚持早到校、晚回家,就是为了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她的愿望是,一生做好一件事——坚守教育初心,教好书、育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