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东区政务服务中心入口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许倩 摄
《阳江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后,我省通过的首部营商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
阳东作为全市工业经济“主战场”之一,如何让年度新政的含金量,转化为辖区内成千上万家企业的浓浓获得感,让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成为阳东的“金字招牌”?阳东区各职能部门蓄势待发,将以《条例》实施为契机,围绕为企服务谋新招、再加码。
■ 阳江日报记者/许倩 通讯员/谭华东
今年以来,《阳江市阳东区营商环境年工作方案》《阳江市阳东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实施方案(2024-2026年)》《阳江市阳东区营商环境年工作任务清单(2024年)》《阳江市阳东区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工作制度》等文件陆续出台,为打造准入制度更完善、市场竞争更公平、信用体系更健全、要素配置更高效、政务服务更便捷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阳东区各相关单位解决“水电气网”联办、道路开挖计划提前共享机制、政务服务水平提升等事项,打通“水电气网”的“联合报装、联合勘查、联合设计、联合验收”工作环节,在为企服务方面取得多项新突破。
“我们将切实抓好《条例》的宣传贯彻实施工作,多措并举打造更优营商环境。”阳东区营商环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健全“1+1+3+N”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涉企服务负面清单、年度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3张清单”。推出优化营商环境配套举措。
该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加强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优化人才服务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企业融资支持,提升整体办事环境;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窗综合受理覆盖率力争达到100%;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加强市场主体权益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推进“双随机+信用”监管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建立重点任务跟踪调度机制,以工作台账对重点改革任务进行全程跟踪;构建营商环境问诊解忧机制,下大功夫整治营商环境中的问题;定期梳理先进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并结合全区实际及时进行推广。
今年以来,阳东区招商引资落地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489亿元;重点在谈招商引资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153亿元;已落实本地增资扩产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4.75亿元。
阳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阳东将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以中国(阳江)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为契机,重点引进新型储能、装备制造等产业,重点围绕绿色能源产业开展招商活动。同时加强企业服务,加强招商要素保障,千方百计推动项目加快落地、顺利投产。
该负责人表示,全区招商团队和有关职能部门将及时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力促已签约项目早日动工建设。盘活现有土地及厂房资源,充分保障阳东区增资扩产本土企业发展。提高项目落地率,缩短项目落地时间,确保项目快速上马建设。
另外,区工信部门将深化开展企业服务活动,着力在提升诉求办理效率和质量上狠下功夫,集中精力攻克一批“老大难”问题,不断确保全区企业服务活动行之有效,助力企业加快发展。
今年上半年,阳东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办事窗口共办理事项1644件,办结率100%。阳东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深度融合。
阳东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将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工作。聚焦服务治理精细化,做好“一网通办2.0”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和延伸基层工作。实现同一事项全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不断推动服务事项向镇(街)、村(居)延伸,方便群众、企业就近办事、家门口办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推进综合服务窗口改革,不断完善窗口运行模式、工作规则和流程,做好“办不成事”反映、“帮办代办”、“一件事一次办”服务。
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拓展“免证办”“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范围。协调相关部门优化审批流程,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和实现“拿地即动工”。另外,继续督促各热线成员单位加大对涉企诉求的办理力度,努力提升办理质效,畅通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渠道。
今年以来,阳东区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6163户,同比增长8.71%,实有市场主体48112户,同比增长11.49%。
“我们将继续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工作目标,持续优化监管流程,增强服务经营主体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扎实做好日常监管工作。”阳东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三方面发力,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普法宣传,营造诚信守法、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条例》的种种惠企便民利好在阳东落地见效。
一是提升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30条措施”,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和核准通过率。推行“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开展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工作,在更大范围和更多行业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推动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
二是持续提升执法办案水平,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相关人才培育,完善阳东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动员辖区企业参加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活动,提升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了解度和能力。
三是不断完善和细化相关执法制度,鼓励企业加大对创新的投入。持续推行“服务型执法”,为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执法保障。提高市场主体的创新意识,培育扶持高价值专利落地转化,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和运用。同时,积极发动创新主体参加“粤创赛”“湾高赛”等创新大赛,促进创新主体提升知识产权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