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星星的孩子”长大了,他们何以为生?
2024-04-03 09:50:23 来源:阳江日报

学习技能拓宽就业路

当“星星的孩子”长大了,他们何以为生?
阳江日报

世界上,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有明亮的眼睛,却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他们有灵敏的耳朵,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有悦耳的声音,却总是羞于表达、不善言语……他们是孤独症儿童,也被称作“星星的孩子”。由于存在社交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和刻板行为,这些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总是孤独地闪烁在属于自己的星球。

可“星星的孩子”会长大,也渴望融入社会。在阳江,社会各界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和帮助越来越多元,搭建起阳光超市、出彩花坊等辅助性就业平台,并且正聚星成火,推动更多同行者和爱心人士加入,帮助“星星的孩子”走上工作岗位。今年4月2日是第17个“世界孤独症日”,值此之际,记者走进几名孤独症孩子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并与社会各方交流探讨孤独症群体的生活出路问题。

■ 文/图 阳江日报记者  盘聪颖

邓云正在制作花束。

康复和教育,是打开“孤独城堡”的第一把钥匙

3月27日下午4时许,记者走进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足球场,恰逢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赛正在进行中。传球、接球、带球、射门……其中一名少年身姿矫健,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这名少年的名字叫张宁(化名),今年15岁,是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智部的八年级学生,也是一名孤独症患者。

如今的张宁自信阳光,做家务、做手工、去超市买东西等样样在行。谁也想不到,在小学刚入学之初,严重的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曾一度影响着他的生活。张宁的妈妈告诉记者,那时张宁因为语言发育障碍,极少开口说话;容易情绪化,一不高兴就扔东西;并且坐不住,经常上课上到一半就跑出教室,做出原地转圈、不停地走来走去等行为。“我选择辞去工作,全职陪读了一年。”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张宁的妈妈几度哽咽。

时间来到2020年,张宁升上四年级,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黄锦荣当张宁的班主任,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温暖和转机。“我注意到,张宁的记忆力特别好。利用这一优势,我引导他学习圆周率和世界地图,在四年级的下学期末,他已经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200位的数字;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各省的省会等,他都能倒背如流。”黄锦荣说,在老师的鼓励下,张宁慢慢地尝试参加掷铅球、跑步、绘画等比赛,还能上舞台朗诵和表演绘本剧,获得了不少奖项。

在江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同样有着一批像张宁一样的孤独症学生。3月26日,记者在该校九年级的一个班级看到,本该是纪律严明的课堂,孤独症学生吴悠(化名)却离开了座位,走到教室的角落处手舞足蹈。“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很难和他人建立情感联系,有刻板重复性行为和兴趣,这些都是孤独症孩子会出现的症状。”江城区特殊教育学校老师陈少娱表示,虽有短板,但孤独症孩子也各有长处,而且经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和教育,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改善和增强。例如吴悠能掌握擦桌子、清理窗户等劳动技能;六年级的孤独症学生小豪(化名)写得一手好字;六年级孤独症学生小铭(化名)擅长临摹、做手工,手工作品《我们的家》曾在阳江市特殊学生书画及手工作品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特殊教育老师需要保持观察力、敏锐性和耐心,注重开发潜能、补偿缺陷,发掘出孤独症孩子的爱好与特长,并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培养孩子发展、经营自身的长处。”江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黄盈慧说,通过家校协同教育,他们学校绝大多数孤独症孩子在初中毕业后能够生活自理。不过,如果孤独症孩子毕业后,因失业留在家里,会造成社交能力退化。因此,让孩子们尽可能地保持就业状态,是我市五家特殊教育学校正在努力的方向。

家长指导孩子串珠花。

掌握一技之长,“星星的孩子”也能实现就业梦想

让孤独症患者走上工作岗位,既是帮助他们康复的方式,也是他们有尊严地融入社会的“第一步”。如何为适龄孤独症患者创造就业的机会和空间?今年3月8日,由致公党阳江市委会与民建阳江市委会联合打造,阳江市春辉残疾人辅助就业中心为项目运营方,“致民·出彩花坊”公益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我市首家孤独症患者就业花坊。

3月27日上午10时,在位于市区马曹路的阳江市春辉残疾人辅助就业中心里,记者看到正在忙碌的孤独症患者邓云(化名),他在花艺老师的指导下,熟练地进行包装花泥、剪枝、插花等流程,不出一会儿,一束精美的花束便呈现在眼前;在另一旁的长桌边,还坐着10余名孤独症“打工人”,他们正认真地制作着手工串珠花束,工作热情满满。这些花束,将在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的自助售卖点出售。该就业中心负责人关朵玲介绍,“致民·出彩花坊”公益项目共吸纳了20名特殊员工,其中八成是孤独症患者,年龄都在16岁以上,正在接受花艺培训。

这一项目的落成,是拓展孤独症患者就业空间的一次新尝试。关朵玲表示,2021年,该就业中心只能提供以外加工、打包装为主的工作,存在收入低、工种单一、工作环境有异味等问题。出彩花坊的面世,为孤独症患者的康复和就业提供了更好的契机。“通过从事花艺工作,有助于提升孩子们对色彩的感知力及艺术审美能力,在艺术的熏陶下实现自我、发掘特长、康复成长。”关朵玲说。

面对孤独症患者就业,另一难点在于他们需要亲友长时间的看管和陪伴。对此,关朵玲的做法是为孤独症员工的家长提供学习花艺的机会。“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孤独症孩子能成功上岗。因此,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关朵玲表示,家长可以学会了再回家继续为孩子讲解、加强训练。学有一技之长之后,他们无论是去其他花店应聘,还是自己创业,都未来可期。

坚持与守望,探索孤独症群体更宽广的求职之门

记者从市残联获悉,我市包括孤独症在内的持证精神残疾人数约有1.7万人。目前,社会上释放出的职位和孤独症患者求职的需求相比,仍是杯水车薪。如何让孤独症患者走上工作岗位不再成为小概率事件?不少受访者认为,首先要完善孤独症患者的保障性就业体系。

“考虑到孤独症孩子的特质,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时要明确、固定且简化工作流程,对这些孩子进行一定时间的指导和训练。”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李玉坤表示,经过10余年的实践,校企合作在解决听力障碍学生就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同样适用于孤独症学生职业教育。企业单位不妨多走进学校了解情况、筛选人才,或与学校合作开办创业基地等,提高孤独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另一方面,从校园走进社会,不论是转变心理状态还是适应工作岗位,孤独症患者都需要一个过渡期。“入职伊始,需要一位‘引路人’陪伴着他们,‘引路人’既可以是特殊教育老师,也可以是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关朵玲建议,在孤独症患者毕业之后,有关部门应针对孤独症群体开设岗前培训班,聘请专业老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给予孤独症群体就业适应期。此外,孤独症患者适合较为熟悉或有一定庇护条件的工作环境,社会各界可以共同携手,打造更多辅助性就业岗位,孤独症患者可以在此提升职业水平、习得就业能力,推动帮扶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除了成为‘打工人’,孤独症患者同样可以自主创业。”江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俏仙则认为,如果孤独症患者无法独立就业,家长可以成为他们的“影子老师”,在家或周边开一间小卖部,让他们在放松的环境里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和教育。“同时,需要加强公众对孤独症群体的认知度和支持度。”陈俏仙希望,社会各方能以融合消弭孤独,为孤独症患者创造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

市残联教育就业科科长黄端汝表示,为解决智力残疾人就业问题,市残联将遴选一批有意愿、有需求的适龄青年,针对企业提供的用人条件,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智力残疾群体的岗前培训力度,不断拓宽智力残疾人的就业渠道。同时,持续加大对全市智力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智力残疾人的良好环境。此外,呼吁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手记
用爱治愈孤独

一个“星星的孩子”成长的背后,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完全付出,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有着一个相同的愿望——孤独症孩子能被社会接纳并妥善安置。

孤独症孩子的成长之路,虽有千难万阻,但越来越多加入“守护星星”队伍的爱心人士,正给予他们源源不断的力量和勇气。目前,全国推进特殊教育体系向学前和高中阶段、高等教育阶段两端延伸的步伐正在加快。也有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孤独症孩子通过康复训练和系统教育,社交和认知能力、行为问题等能得到有效和改善。这就意味着,经过干预手段,孤独症孩子能实现学习致用、生活自理,乃至成功就业。

如何让孤独症患者的就业道路越走越宽阔?在阳江,社会多方已经开始探寻孤独症患者的就业方向,如我市多家特殊教育学校开始制定更适合孤独症孩子康复和发展的教育方案;阳江市春辉残疾人辅助就业中心正在探索打造有助于孤独症孩子就业的培训模式;市残联为孤独症孩子融入社会创造稳定的工作环境……

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是治愈“星娃”们孤独的“良药”。相信在多方的努力下,孤独症孩子的“就业春天”将会款款而来,有如这最美人间四月天。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