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蟠龙村新貌。谭文强 摄
■ 阳江日报记者/梁驰
盛夏时节,蟠龙河畔的碧道风光秀美,亲水平台、木色护栏、葱茏绿树点缀其中。沿着河边人行栈道漫步,河面波光粼粼;奔涌的河流,诉说着阳春市春城街道蟠龙村这座小山村的变化。
70多年前,山高林密,水陆兼备的蟠龙村,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首选。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中共阳春县委、阳春县人民民主政府均在这里成立,蟠龙村被人们称为广南地区“小延安”,也成为广南地区解放战争时期的指挥中枢。70年如弹指一挥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小山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中共阳春县委、阳春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园,园内松树林立,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纪念园坐东向西,北临蟠龙河,园内四周有宣传专栏、题词石牌等,中间有六角形纪念亭,显得庄严肃穆。
“这个纪念园已成为阳江地区学生和人民群众的红色教育基地,7月和8月这两个月参观人数最多。”蟠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薛进成介绍,“八一”建军节和“七一”中国共产党建党日前后是参观高峰期,每天都有数百人乘坐中巴到纪念园参观学习。
距离河道不远处,几座低矮的灰色建筑正在重新修建,正是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成立旧址。记者观察到旧址面临村道,背靠小山,周围均为民房。因长年无人居住,部分旧址建筑物墙体、瓦面已经破损,新修建的旧址将通过珍贵的史料、照片展品,向人们讲述那段激动人心的革命历史。
据了解,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成立旧址于2012年5月被中共阳江市委、阳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阳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阳江市党史教育基地。2017年3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广东省红色军事文化遗址。“新修建的旧址将为蟠龙村增添一个新的革命网红打卡点,吸引更多游客。”薛进成说。
立秋已过,蟠龙村满山遍野的春砂仁弥漫着独特的香气,用手扒开葱茏茂密的枝叶,根茎底下就藏着红褐色的春砂仁鲜果。春砂仁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而产自蟠龙村金花坑春砂仁更是远近闻名,是国内春砂仁的上品。金花坑共种植了2000多亩春砂仁,收购价格却是其他地区的两倍。
据了解,蟠龙村共种植4000多亩春砂仁,其中金花坑春砂仁种植基地占一半以上。全村有50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平均每亩收入1万多元。近年来,蟠龙村采取“公司+合作社+科技+基地”的模式,大力推进联农带农机制,帮助农户增收致富,不但扩大了春砂仁的种植面积,而且形成了一条从源头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链。
“我们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又是著名南药春砂仁的产地,等广湛高铁阳春站通车后,我们一定会发展得更好。”薛进成信心满满地说。未来,一个高铁站建设在金花坑附近,能为蟠龙带来巨大的人流量。蟠龙村将强化农旅功能结合,深入挖掘春砂仁药用价值、原生态种植技术,融入红色革命历史景点、美食、民宿等体验,大力打造阳春森林康养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