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盖率高达68.49%的阳春市,呈现出一幅“水墨阳春,百里画廊”的生态美景。近年来,该市以“绿美广东”建设为引领,推行精细化、系统化、全民化策略,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生态治理,让乡村实现了“常绿常青,四季花开”的蜕变,更开创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相辅相成的绿色发展模式。
在阳春市,全民义务植树的热情持续高涨,“人大代表林”“政协同心林”“青年林”“巾帼林”等主题林突破了政府主导模式,全市每年义务植树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次,社会各方力量成为绿色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和共享者。
建设绿美乡村,是生态的提升,更是文化与旅游、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春湾镇通天蜡烛湿地公园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桥、道、阶错落有致,春日的美人蕉与紫荆花争奇斗艳,夏秋的三角梅与木槿依次绽放,冬日的油草与红枫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季一景,四时皆画”的乡村风光。随着研学游、生态摄影等项目的兴起,不仅吸引了游客,也为村民带来了新的商机,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业态日渐发展。
石望镇碧湖生态公园,紫花风铃摇曳成诗,红车木蜿蜒路旁,绘就了“车行花海”的流动画卷;马水镇以香樟装点出绿美高速出入口,G325沿线的香樟廊道绿意盎然;春城街道林田村,8公里紫荆花道如锦缎铺展,变身“车过十里香”的网红村落,现代农业和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更是吸引了社会资本的踊跃投入。
“绿美生态+产业振兴”双轮驱动,让阳春市实现全域蝶变,诠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远意义。乡村振兴的绿色篇章,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以绣花功夫在细节处深耕。当“水墨阳春”的诗意栖息成为百姓生活的日常,这份经验无疑为更多地方提供了“看得见、学得会”的绿色振兴样板。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