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读书的相关话题仍在“刷屏”。先来灵魂拷问:你还记得上次读书是什么时候?读的什么书?从学校步入社会后,你还会读书吗?
也许很多人庆幸,离开校园后再也不用吃学习的苦了。甚至很多家长也用“考上大学就好了”的说辞安慰学习紧张的小孩。事实上,确有不少人走上工作岗位后,疲于应对各种工作,偶有空闲时间,都用于娱乐、放松了。
在学校,我们做输入法,将各学科知识装进大脑,考试会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出了社会,我们要做输出法,用积累的知识应对各种工作,生活中的每一次判断、每一次决定都是对我们的考验。即便我们完成了高等教育,也不一定能从既有的知识中找到答案,只能一边做一边摸索。
于是,读书无用论、工作一年顶读书十年这种论调就出来了。也许,说这些话的人欠缺将知识变现的能力,他们所学习的知识没有转化成滋养大脑的营养。文史哲陶冶情操、追问本质、滋养灵魂,数理化严谨逻辑、探索未知、锤炼心性……知识不是孤岛,各个学科沉淀出的思维习惯和心性,最终会融进我们的日常选择、处事态度,藏在我们的气质里。
人与人的际遇虽不同,所处的困境却大抵相似,你遇到的迷局,前人早已摸索过;你面临的难题,书中也都有答案。人读书越多,懂得越多,头脑丰盈智慧,内耗、焦虑自然越来越少。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困惑来自经验不足、认知不够,读书恰恰是让思想开悟的过程。所以,当你深陷迷惘,读一本自己喜欢并能带来启发的好书吧。
当下新生事物之多,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一招鲜吃遍天”已成过去,唯有读书、学习,才能抵御危机。很多人说,不想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读书是最公平的事,也是门槛最低的事,一本书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只要你愿意,你能从书中读到和别人一样的知识,甚至有可能因为你的见解独到,对书中内容的认识更深刻。不能行万里路,那就读万卷书吧,读书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你想,它永远在等你,随时都能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