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决赛名单揭晓,一位来自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17岁女生姜萍,以93分的高分、全球第12名的优异成绩成功晋级决赛,成为前30名中唯一的一位女性。这一消息在网络上激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姜萍的故事十分励志且引人深思:是什么力量驱使她达到这样的学术高度?她的数学天分不容置疑,但更让人钦佩的是她那“唯有热爱不可辜负”的精神。姜萍的故事印证了“兴趣是持久的自驱动力,只有足够的热爱和专注才能走得更远”的道理。在没有明确目标和未来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她依然保持着这份纯粹的学术热情,靠的就是以兴趣为内核的热爱在支撑。
兴趣,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基因。当孩子对某个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地学习、钻研。正如姜萍对数学的热爱,让她在自学之路上始终充满动力,终至成就斐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因为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代价为他们找名校、请家教,或是参加各种特长班,这样反而可能让孩子产生“父母掌控我人生”的逆反心理,从而抑制了他们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催化剂。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才能和潜力,而兴趣正是挖掘这些潜能的钥匙。当孩子在某个领域表现出兴趣时,家长和教师应当鼓励和支持他们,给予更多的尝试和挑战的机会。正如姜萍的例子所示,即便是在枯燥的数学领域,只要有兴趣,孩子们同样能够取得惊人的成绩。
兴趣,还有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多个领域感兴趣的孩子,通常在思维、观察、创新等方面更具优势。这些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都至关重要。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自由环境中茁壮成长。
姜萍的故事为我们带来启迪,我们应倡导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共同见证和助力每一个孩子,在兴趣引领下,绽放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