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外卖不放心,自己下厨没时间或没厨艺,又想丰富家里的一方饭桌,如何做到?答案或许是“上门代厨”。去年以来,“上门代厨”在各类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波热潮。“代厨”服务在线下单,按次结算,提供服务的“代厨”通常是灵活兼职的90后年轻群体。这项服务让许多不愿意动手下厨或厨艺不精的人吃上温暖的“住家饭”,提升居家幸福感。作为一项新业态,“上门代厨”呈现诸多新特点,也存在一些隐忧。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
见习记者/黄方盈 阳江日报记者/陈海涛
服务需求攀升
“上门代厨”兴起
“提供上门炒菜、做饭服务,四菜一汤66元,六菜一汤88元,10个菜128元,12个菜148元(“代厨”加工费),洗碗加10元,帮忙买菜加10元……”近日,记者在某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和短视频平台搜索“上门代厨”,发现阳江地区有人发布了“上门代厨”的相关广告,页面内标注了“代厨”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展示了菜式的精美照片,介绍了主打的特色菜品。
“上门代厨”被视为餐饮业与家政行业之间的创新补充,以网络社交平台为沟通媒介,服务群体以年轻人为主。这些“代厨”都是一些厨艺精湛的中青年人,他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提供“上门代厨”服务的相关内容,一般收费明码标价,根据菜式数量和难易程度定价。“代厨”由客户提供厨具、食材、调味料,根据客户的口味和需求,上门提供做饭服务,有的“代厨”还会提供购买食材、清洁厨房等服务。
同“代驾”一样,“代厨”服务也是因需求而生。“工作忙,没时间做饭”“外面餐馆的菜太油腻”“做饭、洗碗太麻烦”等原因致使大多数人不想自己做饭,于是催生上门做饭的“代厨”服务,帮助工作繁忙而没时间做饭的职场人、思念居家烟火气的独居人、在家设宴的大家庭……满足多样化需求的“代厨”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想“好好吃饭”但又“不想做饭”的人们。
厨艺爱好者
“上门代厨”增加收入
白灼海虾、名材浸鸡、鹿茸菇炒牛肉、清蒸石斑鱼……这10道精致摆盘的菜式是阿烨为一对新婚夫妇家庭聚餐“上门代厨”所做的。阿烨是一名90后网络营销师,对厨艺有着浓厚的兴趣。一鱼三味、红烧猪头肉、卤水鹅、焗鸡、水煮鱼、血鸭都是他的拿手好菜。
去年5月,阿烨萌生了做“上门代厨”的想法,便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信息,提供“代厨”服务。他目前从事“代厨”工作已有7个月,每个月会接到6至8次的“代厨”工单,一个月可增加600至1000元的收入。
“我对厨艺非常有兴趣,在广州酒家做暑假工的时候学到了做菜的技巧,做的菜也得到了朋友的认可,于是成为了‘代厨’。这个工作为我带来了快乐和友谊,通过‘代厨’服务的机遇,我和我的客户成为了朋友。在我上门烧制饭菜后,我们还会一起喝点酒,交流一下工作。”阿烨告诉记者,他的客户群体多是90后的年轻夫妇,周末和节假日时生意比较火爆,客户的回头率约为60%。他认为“代厨”火爆的原因是90后的年轻人会做得一手好菜的人越来越少,不愿意动手做饭的人越来越多,“代厨”服务具有一定市场需求。
“上门代厨”对于已退休但再就业意愿强烈的人士也是一条创业的新途径。60岁的周师傅平日里热衷在朋友聚会时一展身手。他做的鹅乸饭、阳江特色咸圆子广受朋友们的好评,于是他萌生了“上门代厨”的想法。他的女儿帮忙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提供“代厨”服务的内容,把鹅乸饭和咸圆子作为“代厨”的主打菜。
“‘代厨服务’不仅可以为我爸的退休生活增添色彩,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养老压力。”周师傅的女儿周女士表示,她很支持父亲的这份工作,也很开心父亲做的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
“上门代厨”服务
有纠纷难定责
作为一项新业态,“上门代厨”得到人们的支持,也不乏隐忧。
“我们家请‘代厨’的频率大约是一个月一次。”从事医生职业的冯先生表示,他经常会在节假日组织家人朋友聚餐,他一般请人“上门代厨”,对“代厨”人员的要求是有较丰富的厨师经验。他认为,“代厨”服务既能保证食材的品质,又能感受在家聚餐的温馨,省心、方便,而一次的花费,少则四五百元,多则上千元。
“打消我做饭热情的是洗碗和清理厨余垃圾。”彭先生是一名从事互联网行业的95后青年,他喜欢在周末与朋友在家中相聚品尝美食,但每次享受做饭的乐趣和美味的食物后,再看到脏乱的厨房,他直言快乐会减少一大半。而不用动手、坐等吃饭的“代厨”服务非常契合他的需求,让他可以舒服地享受家庭聚会、与朋友社交。
70后何女士对这项服务心存隐忧,“我觉得让陌生人到家中不安全,会担心个人隐私的泄漏。而且换了厨具,‘代厨’在新环境中做饭,还能保证菜品的口味吗?”
市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有平台支撑的“代厨”服务。如果仅依托互联网社交平台建立联系、进行交易,按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厨师和消费者都缺乏相关保护,若产生纠纷尚无解决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