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旧时光

□ 卢淑梅

2024-06-14 10:25:54 来源:阳江日报

古镇位于五邑侨乡中部,临潭江而建,因“赤土高地”而得名“赤坎”。

穿越旧时光

□ 卢淑梅

阳江日报

“铛”的一声,双层豪华有轨电车开始启程,带着我们穿越时空长廊,走进开平赤坎古镇。    

古镇位于五邑侨乡中部,临潭江而建,因“赤土高地”而得名“赤坎”。此处原为荒滩,水网四通八达,人们沿河而居,货品交易频繁,慢慢形成墟市,并日渐繁荣。在没有更多出路的年代,赤坎人为了谋求生计,唯有“父携其子,兄挈其弟”漂洋过海做苦工赚钱。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打拼,侨胞们纷纷落叶归根,回国置办产业,重建家园。上个世纪初,司徒氏、关族两大家族竞耀争辉,造就了赤坎的兴旺景象。如今,目之所及,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书写着一段繁华的历史。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繁花落尽,景物依旧。沿着潭江,一幢幢异国风情的建筑物成排连片矗立着。各式各样的屋顶装饰,有哥特式、占罗马券廊式、巴洛克式。还有镶着五彩玻璃的木窗,碉楼和钟楼夹杂在斑驳的骑楼群间。中式的“金”字形瓦顶、镬耳山墙的岭南建筑也掩映其中。一河两岸的建筑物,中西合璧,风格迥异,宛如画卷般,静静地伫立在时光的角落里。    

铛铛车沿着轨道,驶至街道的尽头,车头与车尾调换过来,继续前行。我们五个人排排坐在一张长凳上,就如当年在校园那般亲密无间。虽然岁月无情地雕刻出我们的两鬓斑白,但同学间的那份真挚情感依然深深藏于内心。老同学学民多年前从广州来到开平任金融机构的高管,熟悉当地的风土风貌,俨然已成了新开平人。    

滚滚红尘中,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小镇像一个大舞台,从古到今,演绎精彩,热闹喧嚣。我们边走边看,聆听学民讲述小镇的陈年往事,虚虚幻幻,令人不经意地融入其中,成为戏中一角。恍惚间,传来红线女的粤剧唱腔,声声入耳,柔美温婉,如泣似诉。拐过街角,又看见武功盖世的一代宗师叶问,在雨中与人激烈格斗。一会儿,又听见他们谈论武术高手中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三重境界,这也是人生修行的不同阶段。    

下了铛铛车,我们流连于美棠酒店这座老建筑里。民国风格的花纹瓷砖、复古木质家具,历史怀旧与现代艺术自然融合,绽放着别样的风采。在司徒美棠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展示了老先生传奇的一生,令人缅怀那段峥嵘岁月的刀光剑影。  古镇“金墟”的烟火气息从未间断,踩着发亮的青石板,与人群摩肩接踵而过,仿佛听见以前街边摊贩的叫卖声。在马仔豆腐角小店,味蕾的记忆顷刻被唤醒。一块煎熟的豆腐角,黄中带白,外脆内酥,百年的滋味令人回味无穷。在“非遗”展示馆,云平好奇地拿着一个小泥鸡仔细端详,一脸稚气。红色的鸡冠,鸡尾画上几根羽毛,鸡身是牛皮纸粘成的“风箱”。用手拉动和挤压它,就会发出一阵阵可爱的鸡叫声。众多的围观者童心未泯地跟着乐呵呵笑起来。

走过一道拱形小桥,我们在河畔小坐片刻,听听风吟,凝望流水潺潺,舟来楫往。婆娑的古树旁,高大的关光裕碉楼显得特别瞩目。一大片的爬墙虎,枝枝蔓蔓,舒展自在,雨后显得青翠欲滴,像痴情的恋人,随意攀缘在碉楼的外墙上。    

我沿着窄小的梯级,一层一层往上走,不知转了多少个圈,手心开始冒汗。上下楼与人相遇时,须互相避让,心平气和,不能急躁。其实,人生就像爬楼梯,一步一个脚印,有时向上,有时往下;不管多么的崎岖曲折,楼梯的尽头,阳光一直都在盛开。登至碉楼顶层,极目远眺,古镇的全貌尽收眼底。天有点灰蒙,又下起了小雨,河水像一条碧绿的绸带,丝滑地穿行于错落有致的万国建筑群中。

古镇在新旧交替下的涅槃重生,穿越岁月的繁花,在历史的变幻更替中,一直坚守着。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