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妈妈手机屏幕上的倒计时数字不断跳动,我坐在沙发,手指不自觉地掐紧了抱枕的边缘。“5、4、3、2、1”点火!随着指挥员的口令,一团橘红色的火焰从火箭底部喷出。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二十号飞船,在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中缓缓升空。
当神舟二十号划破天际时,我看到妈妈手机屏幕上不断弹出朋友们的消息:“又成功了”“祖国万岁”“神箭扶摇上九天,神舟扬帆星辰间”……消息中洋溢着喜悦,不再带有当年那种战栗般的震撼。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成功,就像习惯了太阳每天升起。这种习惯本身,反映出我们对航天事业的坚定信心,也意味着航天成就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轨迹,恰如火箭升空的过程——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平稳运行。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08年,神舟七号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2021年,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序幕;2025年,神舟二十号再耀星辰,展示了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
观看神舟二十号发射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当火箭升空约2分钟后,助推器分离的瞬间,控制中心里响起了掌声,但很快又恢复了安静。这种克制的喜悦,与早期任务完成时控制室里欢呼雀跃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这并非热情的消退,而是自信的彰显。
直播结束时,镜头切换到太空中的空间站,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我突然明白,国人对航天发射看似“平静”的反应,并非热情的减弱,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认同与自信。我们不再需要为每次的成功发射而过度激动,因为航天事业已经如同呼吸般自然地融入了国家发展的血脉之中。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有幸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更应该以航天人为榜样,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坚信,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必将在星辰大海中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指导老师:林小容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