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儿童从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一般指10—20岁这个阶段,这是孩子从懵懂走向成熟的转折点。青春期不仅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心智成长的重要时期。有家长反映,孩子一步入青春期,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从乖巧变得叛逆,与父母的关系变得疏远,甚至出现叛逆、沉迷网络、早恋等问题。针对孩子青春期的变化,笔者采访我市教育界人士,探讨青春期孩子的变化和心理需求,帮助父母找到与孩子相处的正确方式。
■ 文/ 林娜娇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的变化是成长的重要标志。近日,家长陈女士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儿子13岁到15岁的变化。陈女士表示,孩子13岁时身高大约155厘米,四肢纤细修长,脸上还带着稚嫩与青涩。到了15岁,孩子的四肢变得粗壮有力,身高直接蹿到了167厘米,已经超过了陈女士。同时,孩子的喉结越来越明显,脸上也开始出现青春痘,体重也有所增加。陈女士说:“短短两年时间,孩子从一个稚嫩的孩童蜕变成一个男子汉,这个转变让我感到有些惊奇,也让我意识到孩子真的长大了。”
15岁本应是充满活力、自信飞扬的美好时期,然而徐女士的孩子小刘却因为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变得沉默寡言,不再愿意社交,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体重增加了不少,看起来圆圆滚滚的,其实也挺可爱。可没想到孩子身上出现了一些深深浅浅的肥胖纹。”徐女士说。医生解释,这是因为孩子身体迅速长胖,皮肤还没来得及适应就被迅速撑开,所以长了肥胖纹。肥胖纹本身对身体并无大碍,但却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和社交。孩子因此困囿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沉迷于网络。对此,徐女士感到十分苦恼。
除了身体上的变化,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同样值得关注。家长冯先生表示,他17岁的孩子学习状态起伏不定,很难在学校安心待着,经常请假,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有时还会因为情绪崩溃而大哭。冯先生还提到,放假期间,孩子常和一些不上学的朋友混在一起,还出现了早恋的迹象。冯先生表示,孩子总是说“不听”,他不知道该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孩子的早恋和厌学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育迅速,身体的变化让孩子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也可能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困扰和不安。同时,孩子心智的变化非常显著,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他们追求个性和自由,也会出现不稳定的情绪。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正确相处,也成为了家长的一门必修“课程”。
著名心理学家和田秀树把青春期称作“心理断乳期”。青春期像是孩子拿到第一张藏宝图后的“试炼关卡”,一路开车勇闯未来,成为自我成长道路的探索者。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渴望独立、追求自我,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惑。对广大家长而言,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对此,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副团长周雪燕表示,尊重与理解是家长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的关键。
“尊重,是沟通的基础。”周雪燕表示,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他们渴望被当作成年人一样对待,希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得到认可,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摒弃传统的说教模式,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交流。这意味着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即使孩子的观点与自己不同,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急于否定或批评。周雪燕建议,为了实现尊重与理解的沟通方式,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可参加相关的家庭教育课程或培训,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沟通技巧;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或观看视频、公益课程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更好地与青春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理解,是沟通的桥梁。”周雪燕分析,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着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困扰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家长需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一味指责或施加压力,通过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面对挑战,帮助他们成长。
“青春期这个阶段的使命不是让孩子成为‘标准答案’,而是帮助孩子在人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周雪燕表示,尊重与理解不仅有助于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还能促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时,他们会更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这有助于家长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16岁的小锋(化名)最近让张女士感到头疼不已。青春期的小锋开始追求个性,对张女士的管教产生了抵触情绪,经常因为小事与家人发生争执。张女士表示,她最近也经常感到不适,晚上还会失眠,身体的变化让她的情绪也变得飘忽不定,有时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张女士表示,自己也迎来了更年期,身体的不适和情绪的波动让她在面对小锋的问题时更加力不从心,她担心自己的状态会影响到小锋的成长,但又不知道如何调整。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也步入更年期,两种生理阶段相遇,父母与孩子该如何应对这种“双重期”呢?周雪燕指出:“青春期与更年期的沟通困难大多源于生理变化,家长和孩子都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缓和情绪,及时修复亲子关系。”她还强调,家长在应对孩子的青春期与自己的更年期的挑战时,往往容易忽视自身的身心健康。因此,家长不应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要学会给自己“放假”,进行适当的自我关怀。这不仅有助于家长保持身心健康,还能提升家庭的整体幸福感。
周雪燕指出,家长的自我关怀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定期参加体育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阅读喜欢的书籍或听音乐来放松心情,与朋友或家人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经验,甚至可以尝试一些新的兴趣爱好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她强调:“只有家长自己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因此,家长需要给自己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关怀,放松身心,调整状态。”
同时,周雪燕也提醒家长,自我关怀不应与孩子的成长需求相冲突。在关注自身身心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与支持。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参与一些欢乐有趣的活动,分享彼此的感受与经验,从而增进亲子关系,以积极的心态化解“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时的矛盾与隔阂。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