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即将结束,今年居民资产配置有什么变化?财联社梳理,2025年,存款搬家是主要变化,而搬去哪里?又衍生出了三大变化。一是权益市场“春江水暖”,近月新开户数较2023年增长48%;二是理财投资者队伍持续壮大,风险偏好极端值增加;三是公募基金规模持续创新高。
中国财富管理规模超170万亿
中信金控财富委资产管理工作室最新发布的《国内资产管理行业报告(2025年上半年)》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资产管理总规模已超170万亿,稳居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与此同时,居民可投资资产总额突破300万亿,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推动财富管理需求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上述报告提到,需求结构层面,伴随居民部门财富存量的持续累积、财富形态的多元化拓展,以及投资者风险收益认知的不断成熟,市场需求正发生深刻变革:传统以单一资产增值为核心的诉求逐步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涵盖财富保全、跨代传承、风险分散对冲、税务规划及教育、养老等场景化服务的多元化、定制化、综合化需求体系,推动行业服务模式向更精准的客户需求匹配方向迭代升级。
在这个财富管理的新时代,市场参与各方都在积极适应变化,把握机遇。从产品创新到服务升级,从渠道变革到科技赋能,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作为主要的财富管理服务商,各家银行都将财富管理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代销理财、基金、保险以及提供各种服务,在提升客户粘性的同时,也作为银行主要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来源。
居民资金配置有什么变化?
近年来,存款利息下调、高息产品自动取消转存、取消5年期存款产品等事件频繁出现,助推“存款搬家”。
根据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今年10月,居民存款环比下降了1.34万亿元,非银行存款增加了1.85万亿元。这说明,银行里的存款,有一部分被转移到了证券公司等“非银存款”中。
变化一:权益市场“春江水暖”,近月新开户数较2023年增长48%。
受益于今年股市向好,居民存款搬家中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直接开户,进入股市。
2024年9月,监管推出组合政策,包括推出两项金融工具、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投资者开户数量大幅增长。
根据上交所统计,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平均月新开户数达290万户,较2023年增长48%。
变化二:理财投资者队伍持续壮大,风险偏好极端值增加。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三季度)》,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市场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9亿个,同比增长12.70%。
投资理财产品风险偏好方面,截至2025 年上半年末,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 33.56%。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五级(进取 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分别增加1.03和1.25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市场共存续产品4.39万只,同比增加10.01%;存续规模32.13 万亿元,同比增加9.42%。
变化三:公募基金规模持续创新高。
在“存款搬家”的大潮中,公募基金以其专业管理、门槛亲民和渠道便捷的独特优势,已和银行理财共同成为承接居民财富、配置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桥梁之一。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数据,截至2025年9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达36.74万亿元,继8月底规模首次突破36万亿元大关后,再度刷新历史纪录,彰显出其在财富管理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更广大的投资者群体而言,直接开户进入股市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并具备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因此,将资金委托给专业的公募基金管理人,借道基金产品间接参与股市,成为了众多寻求“省心省力”投资者的普遍选择。
据财联社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