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吗?情绪过于波动,心真的会“碎”

2025-04-10 15:45:53 来源:阳江新闻网

信吗?情绪过于波动,心真的会“碎”

阳江新闻网

近日,河北省一名50岁的王女士因与家人发生激烈争执,情绪过于激动,当场晕倒,失去意识。家人紧急将其送往医院,经医生诊断为“心碎综合征”。原来,电视剧中因过度伤心而晕倒的情节并非虚构,心脏真的会“碎”吗?对此,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文宇进行了详细解读。

什么是心碎综合征?

心碎综合征,医学上称为“应激性心肌病”或“Takotsubo心肌病”,是一种因强烈情绪或身体应激导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心肌功能减弱,患者会出现类似心脏病的症状,如心肌被拉扯感、心脏暂时性缺氧疼痛、心律失常、胸闷气短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

医生表示,心碎综合征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心脏“碎裂”,而是指心脏在极端情绪或压力下,左心室功能暂时性受限、减弱,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

什么情况下容易引发心碎综合征?

医生指出,心碎综合征通常由强烈的情绪或身体应激事件触发,常见诱因包括:

1.情绪波动:如亲人离世、失恋、家庭矛盾、重大打击等;

2.身体应激:如重大手术、严重疾病、意外伤害等;

3.极端环境:如自然灾害、战争等。

心碎综合征的表现有哪些?

心碎综合征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相似,但冠状动脉通常没有明显阻塞。心碎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包括剧烈的胸痛,常被描述为压迫性或紧缩感。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心悸、甚至晕厥。此外,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非特异性症状。在极端情况下,心碎综合征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但大多数患者在数周内可完全恢复。需要注意的是,心碎综合征的触发因素多为情感创伤,如果在经历情绪或身体应激时间后,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该警惕心碎综合征的可能:

①严重的胸痛,持续不缓解;

②呼吸急促、气短,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感到呼吸困难;

③心跳异常,如心跳过快、过慢、心律不齐等;

④头晕或眼前发黑,甚至短暂性意识丧失;

⑤极度的疲劳和乏力,休息后无法缓解等。

哪类人群容易患上心碎综合征?

研究表明,心碎综合征在以下人群中更为常见:

1.女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2.中老年人:50岁以上人群因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受到情绪和压力的影响;

3.有心理疾病史者:如抑郁症、焦虑症患者;

4.长期处于高压环境者:如职场高压、家庭负担重的人群。 

心碎综合征如何紧急自救

若怀疑自己或他人出现心碎综合征,应立即采取以下紧急自救措施:

1.保持冷静:首先,尽量控制情绪,避免进一步的情绪波动,深呼吸以缓解紧张感。 

2.停止活动:立即停止任何体力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减少心脏负担。 

3.拨打急救电话:迅速拨打120或当地急救电话,说明症状及可能的原因,等待专业医疗援助。 

4.监测症状:注意观察胸痛、呼吸等状况,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晕厥,需及时告知急救人员。 

5.避免自行用药: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尤其是未经医生指导的具有降压作用的强效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6.寻求支持:如果身边有人,请其陪伴并协助联系急救,避免独自应对。 

心碎综合征虽多为暂时性,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就医和保持冷静是自救的关键。

如何预防心碎综合征?

针对心碎综合征的预防,医生提出了以下建议:

1.管理情绪: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高压或焦虑状态;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

3.寻求心理支持:当情绪难以自我调节时,可寻求心理咨询或家人朋友的帮助;

4.定期体检: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应定期检查心脏功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