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奥得宝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从明创业20余载

小作坊逆袭成脚轮名企
2024-07-23 10:23:56 来源:阳江日报

阳江奥得宝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从明创业20余载

阳江奥得宝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从明创业20余载

小作坊逆袭成脚轮名企
阳江日报

小小脚轮,大有门道。在江城区银岭科技产业园的阳江市奥得宝工贸有限公司展示厅,五花八门的精美脚轮产品让记者大开眼界。这些脚轮细分之下品种上千,在工业、商业、医疗器械以及机械、物流运输等行业均广泛应用,畅销国内及东南亚地区。

筚路蓝缕,创业维艰。江城区马曹路一家面积仅有100多平方米厂房、3名员工的小脚轮厂,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成现在拥有5万平方米厂房、200多名员工的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冯从明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讲述他的故事。

■ 文字/阳江日报记者 王勇明     ■ 图片/阳江日报记者 宋福亮

人物档案

阳江奥得宝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从明。

冯从明,1997年11月至2000年12月在广西服役。退伍后,他回到阳江创业,以刻苦耐劳、敢闯敢干、勇于担当的军人精神,陆续创办阳江市明威脚轮有限公司、阳江市奥得宝工贸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积极带动当地群众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先后获得“阳江优秀青年”“五星爱心大使”“第一批区管拔尖人才”“阳江市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退伍返乡,机缘巧合下进军脚轮产业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五金脚轮产业?

冯从明:脚轮是一个小东西,但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超市购物车、医院病床、可移动家具、仓库平板车,乃至码头集装箱的运输,都离不开脚轮。

对于脚轮,我以前只考虑它是一种运载工具,现在更注重根据不同使用环境,为不同客户设计不同脚轮。例如,海产品运输时使用防腐蚀脚轮,木地板环境使用无声环保脚轮,在汽车厂搬运器材使用充气脚轮,在电子产品企业使用防静电脚轮,在工地等粗糙地面使用耐磨尼龙脚轮。一些工业领域,对脚轮的承重能力有很大要求。若一个轮子承重10吨,四个轮子就可以载动20多吨的集装箱。

我听行业前辈讲,国内五金脚轮产业发源于阳江。40多年前,阳江引进香港一个叫三角牌的脚轮公司,开设了内地第一家脚轮厂。中山五金脚轮产业起步比阳江晚,却“墙内开花墙外香”,形成规模化产业,后来居上。

近10年,阳江五金脚轮产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发展势头不错,正在慢慢追上中山。现在,两地五金脚轮产业侧重点不同,阳江主要生产重型的工业脚轮,中山主要生产轻中型的生活脚轮。

记者:您是如何与五金脚轮结缘,开启创业之路的?

冯从明:我是退役军人,2000年从部队退伍回到阳江,自谋职业。起初我还没什么想法,前3年主要帮父亲经营废品收购站,这期间接触了一些行业。思来想去,我还是觉得创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因为阳江主打五金刀剪行业,我开始给刀剪厂家做零部件加工。这个工作不好做,资金回笼慢,做了1年多就支撑不下去了。

再次选择新行业时,我考虑到了五金脚轮这个产业。经营废品生意时,我认识了几名做脚轮的朋友,他们生意利润蛮高,能赚到钱。我就想,老前辈能做,那我也一定能做。虽然我资金不多,技术、客户也没有,但我有一点原材料的优势,互联网思维也比老前辈强,从事这行也许能闯出一番天地。

2005年,我在市区马曹路开设了一家小脚轮厂,厂房面积才100多平方米,员工只有3人。创业之初,没有生产脚轮的技术,我只好去广州大德路买了两个样品,拆解研究它的细节,钻研它是怎么做出来的。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找一个业内的亲戚,趁午休时间把他请过来请教。我当时是废寝忘食,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才学会开模、冲压、镀膜等技术,随后生产出第一批脚轮。

脚轮生产出来后,我开始寻找客户。起初还是线下跑市场,两手拎着大包,一个包是行李,一个包是样品,一路周转奔波,坐火车、坐摩托车到各地的五金市场找客户,一家一家问。后来,我们在广西南宁拿到了线下第一笔订单。

跑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这种方式找客户效率太低。一天跑上千公里,脚走到起泡只能找到两三个客户,他们还不一定下订单。我觉得应该换一种模式,便在阿里巴巴发布产品,很快获得第一笔线上订单。我相当惊喜,1.8万元的订单,还没发货,人家就打款过来。当时我父亲不相信电脑前敲一敲就能拿到订单,担心我被人骗。后来“真金白银”到手,我父亲才相信互联网真的能做生意。

在互联网尝到甜头,我着手组建网络销售团队,聘请一些刚毕业的学生,让他们在各个网络平台推广产品,慢慢有了全国各地的客户。有了客户,并不意味能顺风顺水发展,前期为了留住客户,产品价格低,赚到一点钱也基本用在建设厂房和购买设备。为了省钱,我既当老板,又当技术师傅和业务员,甚至自己开叉车装货,吃住在厂里。这份辛苦的回报是,5年时间,马曹路的小脚轮厂从100平方米发展到了1000平方米,添置了许多设备,员工也增加到30多人。

与时俱进,让产品与世界和时代接轨

记者:公司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的?

冯从明:马曹路的小脚轮厂,定位是生产低端脚轮,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向中高端脚轮进军。

2010年,位于白沙街道的江城区银岭科技产业园招商,我买了一块1.1万平方米的地,总价值110万元。买地之后要建厂,我手头资金所剩无几,只能到处借钱启动厂房建设,前后花了两三年时间才完成建设。这段时期我压力很大,吃住都在工地。当时白沙银岭科技产业园还是一片荒地,我经常跑到山头仰天长叹,在草地上躺着缓解压力。

产业园的厂房盖了顶,有瓦遮头后,我第一时间开发一些中端产品,寻找工人和业务员。当时银岭科技产业园还很偏僻,没什么人愿意来,我到处拉拢人,上门游说村里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对于在菜市场卖菜的阿姨,也问她们愿不愿意过来上班。用了5年时间,我才把产业园的工厂发展起来。

2015年,我进军高端脚轮,在银岭工业园买了1.8万平方米的地皮。我的压力跟之前一样大,但这是发展企业必须要经历的痛苦。企业不转型升级发展高端产品,就没有核心竞争力,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记者:除了刚才提到的网络销售,您还通过什么方式开拓销售渠道?

冯从明: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产品定位在国内销售,就只能搞内销;当产品定位面向世界,则迟早会走出国门。

多年来,我们通过参加广交会、上海汉诺威物流展等专业展览会,采取产品代理的方式成功将产品打入北京、上海、福建、安徽、深圳等国内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随着国内脚轮、胶板车等运载工具市场日趋饱和,我又将眼光转向国外市场。为此,我专门从高校聘请多名外语、外贸专业的大学生到公司搞电子商务,组织一支年轻的外销团队进军国外市场,成为我市较早开拓国外市场的脚轮企业。

我通过调查发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脚轮、胶板车发展起步比我国晚,生产水平不高,但欧美市场门槛高,为此我集中力量专攻东南亚市场。通过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注册推销产品,参加国际专业展览会等方式,以及客户口口相传,我们公司产品成功销往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多年来,我们公司出口外销产品的比例逐步提升,已占总销售额的30%,成为业务新增长点。

回馈社会,发展壮大企业不忘公益初心

记者: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冯从明:公司主营业务是脚轮和胶板车。脚轮有28个系列、上千款品种,去年总销售量超过100万个。其中,明威牌、明尚牌脚轮经过多年经营,在国内已有一定知名度。近期,公司还开发了更加稳固、持久耐用、承重更大的高端品牌产品——坦克载重脚轮,刚上市一个月已经拿到几十万元的订单。在胶板车方面,公司是国内第三家生产胶板车的厂家,每个月能卖出3万多台。

目前,公司已建成1200多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开发品质更高、性能更强、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同时研发驱动脚轮、AGV(自动导引车)脚轮等智能化脚轮产品。随着工业自动化的推进,脚轮作为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关键部件,正助力这些设备实现高效、精准的移动和操作。我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宽,这些高端脚轮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记者:您经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体现您的什么人生理念?

冯从明:唯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回馈社会、服务大众,企业的社会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我是市私营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市企业家商会副会长,平时经常组织协会或者自己公司的员工做慈善活动,慰问留守儿童、老人。

在江城区埠场镇,我看到一位老奶奶住在布棚搭建的简易房间里,于是组织了几位企业家一起为她建了一栋两层的房子;在江城区双捷镇,我看到一个困难户生活艰难,向其捐赠了2万多元;2020年疫情期间,我先后向市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向市慈善会捐款1万元,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在我看来,做慈善是企业文化外在的表现。在企业内部,我倡导以员工为主,经常举办团建、节日庆祝活动,给员工送水果油粮、发红包,让员工既能赚到钱,又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两者结合起来,更能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比如有一次,公司老员工的女儿生病要做手术,所有员工都积极捐款帮他减轻费用压力。有了这份凝聚力,企业才会平稳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