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大壳薄膏满!尖山蟹迎来丰收季
2025-09-15 09:10:26 来源:阳江日报

肥美的尖山蟹。

个大壳薄膏满!尖山蟹迎来丰收季
阳江日报

肥美的尖山蟹。

蔡传宏在捕捞尖山蟹。 袁荣泽 摄

■ 阳江日报记者/陈思捷

“开船咯!今天肯定能捕到满膏的尖山蟹!”清晨6时许,漠阳江下游尖山河入海口泛起微光,“90后”渔民蔡传宏和父亲撑着小渔船,熟练地解开岸边的缆绳,驾着小渔船驶向蟹塘,开始了一天的喂料与捕捞。每年中秋前后,这里便进入尖山蟹捕捞的黄金期,一批批膏满黄肥的尖山蟹从这片咸淡水交汇处出发,端上百姓餐桌。

9月12日,记者跟随蔡传宏来到雅韶镇平岚村的蟹塘边,只见数十个蟹笼沿着塘基边缘的水线整齐排列,蔡传宏一边解开蟹笼,一边向记者展示其中的“宝藏”——笼底铺着新鲜螺肉,青褐色的尖山蟹匍匐其间,最大的一只展开蟹钳,比成人手掌还要大。

“你看这蟹脐,圆鼓鼓的就是母蟹,里面全是蟹黄;尖脐的是公蟹,蟹膏最香。”蔡传宏拿起一只蟹,轻轻按压蟹壳,能明显感觉到内部饱满的蟹黄,“咱们这蟹塘位于出入水口,原本就有不少野生蟹苗,水质酸碱度适宜,蟹的长势好,大的有七八两一个。”说话间,蔡传宏将蟹笼里个头小的蟹放回塘里,“不能砸了尖山蟹的招牌。”

手机在一旁嗡嗡震动,蔡传宏点开订单页面,预订信息不断弹出。“目前肉蟹50元一斤,膏蟹在100元左右,中秋前肯定还得涨。”他指着屏幕上新提交的30斤订单对记者说,目前正打算注册尖山蟹商标,再学学直播带货,让全国各地的食客能看着捕捞场面直接下单。

从小在雅韶镇八二村的蟹塘边长大的蔡传宏,其父亲是当地最早养殖尖山蟹的养殖户之一。为了能让更多人成功尝鲜,2021年,他放弃稳定的工作,选择回乡竞选成为村干部,并投身尖山蟹养殖事业。

“目前我们共养殖了40亩尖山蟹,其中平岚村这10亩蟹塘,是我们今年新扩的养殖点,位置好、水质佳,可谓占尽天时地利。”蔡传宏介绍,今年共投下13000尾蟹苗,以野生苗为主。预计再过约15天,临近中秋,尖山蟹将进入最肥美阶段,价格也将持续看涨。

尖山蟹因产于雅韶镇西南面漠阳江下游尖山河至那龙河入海口咸淡水交汇处而得名,是阳东区传统的名贵海产品。作为尖山蟹发源地,雅韶镇的养殖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目前全镇共有二三十户养殖户,主要分布在八二村、津浦村、平岚村,养殖总面积超1000亩。尖山蟹栖息的河段位于尖山河水注入南海的缓冲带,这里河床深浅适中、水流缓急有度,更因咸淡水交汇而形成独特生态。得天独厚的土质、水质与气候,孕育出尖山蟹“壳薄肉嫩、膏黄饱满、鲜而不腥”的优质特性,不仅深受本地人喜爱,更远销珠三角,成为食客追捧的时令美味。

尖山蟹主要栖息的洞穴,是尖山河水流入南海的缓冲地段,河床不深不浅,水流不紧不慢且多有迂回,水质咸淡相宜。“尖山蟹有膏满、黄多、壳薄、肉鲜的特质,深受食客喜爱。”蔡传宏说,目前他正在积极推进品牌注册,希望以更严格的标准把控品质,提升“尖山蟹”的品牌影响力。在他和父亲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乡亲加入养殖行列。他也毫不吝啬地分享经验,希望未来能联合各户成立尖山蟹养殖协会,整合资源、共建品牌,携手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夕阳西下,蟹塘和邻近的交易市场渐渐安静下来,但对于雅韶镇的渔民和商贩来说,最忙碌的日子才刚刚开始——中秋佳节将至,他们要抓紧时间捕捞、分拣、发货,让这来自漠阳江的鲜味,准时出现在千家万户的团圆餐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