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赋能阳西海水鱼苗产业发展,产量占广东半壁江山

小鱼苗“游”向全国“大市场”
2025-09-15 09:07:50 来源:阳江日报

产学研赋能阳西海水鱼苗产业发展,产量占广东半壁江山

产学研赋能阳西海水鱼苗产业发展,产量占广东半壁江山

小鱼苗“游”向全国“大市场”
阳江日报

■ 阳江日报记者/朱俏施

“1公斤鱼卵能产400万尾鱼苗!”9月11日,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李泉指着池中游动的银鼓鱼苗,满脸自豪地向记者分享这一最新成果。

这一繁殖量的重大突破,既是林李泉团队多年努力的结晶,也是阳西县海水鱼苗产业借产学研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占据广东海水鱼苗产量“半壁江山”的阳西,正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抓手,将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劲产业竞争力。

校企携手破难题,鱼苗养殖转型升级

在阳西,产学研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扎根养殖一线的实践。9月11日,记者走进恒生水产室内养殖厂房,20余个养殖池整齐排列,先进的恒温设备与循环水系统有序运转,与传统户外池塘“靠天吃饭”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以前露天孵化,鱼苗看老天爷脸色,成活率忽高忽低,产量也不稳定,我们心里特别没底。”林李泉回忆过往满是感慨。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基地技术团队经过无数次实验,成功研发出轮虫活体生物饲料。这种饲料专为鱼苗孵化后的“第一口食”而设计,在水中呈悬浮状态,鱼苗张嘴就能吃,如同婴儿喝母乳般便捷。反观传统粉状饲料,易沉积水底、难被鱼苗摄取,还会导致水体变质,破坏生长环境。“用了轮虫饲料,鱼苗成活率大幅提升。”林李泉说,此前1公斤鱼卵产几万尾鱼苗已算不错,如今常规产量达100万尾,银鼓鱼更是实现1公斤鱼卵产400万尾的突破。

“精准控制水温、选用优质饲料,更关键的是坚持亲鱼纯自然交配、不使用药剂。打药会让亲鱼鱼卵快速退化,纯自然交配的鱼卵能延续几个月,成活率高。”谈及高产秘诀,林李泉娓娓道来。

为让记者直观感受,他带记者到养殖塘,撒下饲料后,成群鱼苗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在阳光下波光粼粼,转眼便将饲料吃完。

同样受益于产学研的还有广东海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在华南农业大学技术支持下,公司果断将传统粗放式孵化升级为环境可控的工厂化室内培育模式。“以前户外孵化,受天气、季节和病原感染影响大,一场暴雨或高温就可能让鱼苗损失惨重。”公司负责人高延飞心有余悸,现在室内培育摆脱了自然束缚,种苗产量和质量都有了保证。

养殖场工作人员在观察海水鱼苗生长情况。 陈宏侃 摄

种苗培育上,广东海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合作,运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优质亲本,彻底告别“盲目养殖”。经筛选的种苗,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均表现优异。同时,双方还共同探索出分段式标粗养殖模式,有效增强种苗体质。如今,广东海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可培育优质石斑鱼种苗约3000万尾。

疫苗研发领域,广东海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高校的合作也成果显著。针对石斑鱼养殖中危害极大的神经坏死病毒,校企联合研发的口服疫苗已制出样本并进入测试阶段。“这种病毒没有效治疗手段,一旦暴发对养殖户是毁灭性打击,疫苗若能成功上市,将给全行业带来福音。”高延飞说。

科研扎根产业端,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我今天还没洗脸,一醒来就去看鱼苗了,我只在乎我的鱼。”高延飞的话里满是对鱼苗的牵挂。从事海水鱼苗养殖前,他是一名销售,几年前来到阳西县后,靠自身学习结合产学研带来的技术优化,实现从“水产小白”到行业资深人员的蜕变。此外,公司还自主培养了几名养殖专家。

“以前遇到鱼苗不吃料、瘦身、莫名大批量死亡,我们完全束手无策。现在能把鱼苗样本送到高校检测,用共建的隔离区做实验,及时排查病原、对症下药。”高延飞说。

产学研合作不仅带来技术突破,更培育出大批本土水产人才。阳西县梁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志发,原本只是普通养殖户,通过与高校科研团队长期合作,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逐渐成长为乡村水产养殖工程师。“以前只懂埋头苦干,对养殖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一知半解。现在参与产学研项目,不仅掌握了先进技术,还学会用科学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帮助太大了。”梁志发说。

海马对水质要求极高,且易受细菌感染,养殖难度大,长期制约规模化发展。经过数年努力,梁氏水产在科研团队帮助下,成功突破这一技术难题,实现海马大规模人工养殖。

“我们通过检测水质指标,评估饲料在鱼体内的代谢情况,判断饲料优劣,再根据鱼苗幼鱼、成鱼等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精准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策略,让养殖更科学高效。”在恒生水产实验室,中山大学研究生陈宣淇一边熟练操作实验仪器,一边介绍研究的工作,“在这里能接触真实养殖场景,参与实际科研项目,对成长帮助很大。”

在阳西县,像陈宣淇这样扎根一线的科研人员不在少数,他们穿梭于实验室与养殖塘之间,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目前,华南农业大学长期派驻1名研究寄生虫的博士和1名研究病毒的硕士驻场,中山大学也会根据项目需求不定期开展短期实验,为广东海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智力支持。

集群发展强根基,“阳西苗”畅销全国

水产鱼苗是现代渔业的“芯片”。

在阳西县的种苗生产场里,各类先进的养殖设备一应俱全,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为鱼苗提供了更加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了种苗的质量和产量。

近年来,阳西县依托沿海优势,着力写好“海的文章”,将海水鱼苗产业作为海洋经济重点板块培育。2023年,阳西县海水种苗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该产业园由海元农业牵头,联合梁氏水产、恒生水产等5家企业参与,总投资1400万元,致力于打造集种苗繁育、技术研发、生产示范、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标杆。

阳西县海洋发展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产业园已完成投资720.3万元,建成一批现代化实验室、标本室等科研场所,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硬件支撑。目前,全县种苗生产场增至202个,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占全省市场份额超60%,成为名副其实的广东海水鱼苗产业核心区。

目前,阳西海水鱼苗产业正以产学研为纽带,逐步破解“种苗品质不均、技术转化不畅”等长期困扰行业的难题。如今,“阳西苗”凭借优良品质与丰富品种,不仅畅销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还远销东南亚市场,成为全国海水鱼苗产业的重要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