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摩了解江城传统龙舟制作技艺。 受访者供图
阳江日报讯(记者/陈海涛)近日,在市级端午逆水龙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曾纪欢的带领下,广东医科大学红锋学生党员实践服务队的队员拜访了江城传统逆水龙舟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世赏、周聚兄弟,在传承四百年的阳江“龙舟世家”学习了解江城传统逆水龙舟的制作技艺。
据了解,红锋学生党员实践服务队由广东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学生党员工作室的成员组成,是一支自发组织的三下乡实践服务队,当前走访实践地点为江城区中洲街道。该服务队队长王毅超告诉记者,此次实践活动旨在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相结合,既探寻江城龙舟制作技艺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积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亦从中找寻这种专注、坚守、极致追求的精神品格与未来医者所需的严谨、奉献、仁爱之间的共鸣点。
当天,他们拜访了当地享有盛誉的龙舟制作传承人周世赏、周聚兄弟。作为周氏造船家族第十四代传人,周氏兄弟向青年学子生动展示了这项百年非遗的精髓。“每艘龙舟制作都需重新设计图纸,经历放样、计算等精密工序,并建立完整数据档案。”周氏兄弟借助模型详细讲解,称江城龙舟由龙头、戽斗、龙颈、龙身、龙尾五大部分构成,30余道工序环环相扣,不容丝毫差错。
江城区是逆水龙舟的发源地。近年来,该区利用“龙舟+节庆+旅游”模式,将西濑社区等老街打造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示范点。周世赏向学子们介绍,江城传统逆水龙舟制作技艺始于清初。周家自清朝初期第五世祖从东莞迁居江城,便承袭当地造龙舟工艺,并根据江城的水域特点及传统逆水龙舟比赛模式对本地龙舟进行改良,至今已传承十五代。周氏家族世代以造船为业,其祖居地西岸村正是四方单白旗龙舟的起源地,目前正全力打造龙舟文化特色村。
红锋队员们亲手触摸龙舟构件,感受木料纹理间的历史温度。“30道工序的严谨,400年的坚守,让我们读懂了龙舟承载的不仅是竞渡精神,更是工匠智慧的活态传承。”学生们感慨道,此次探访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触摸文化根脉的窗口,让他们得以见证古老技艺在当代焕发的蓬勃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