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周列扎根养殖行业二十余载

坚持“自主创新”引领“共同致富路”

2025-05-06 09:28:30 来源:阳江日报

周列(右)和养殖户交流生猪养殖经验。

全国劳动模范周列扎根养殖行业二十余载

坚持“自主创新”引领“共同致富路”

阳江日报

    

周列(右)和养殖户交流生猪养殖经验。 陈建华 摄

■ 阳江日报记者/王 静

“站在人民大会堂领奖的那一刻,我心里既激动又忐忑。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对所有奋战在养殖行业的农民们共同的奖励,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手捧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证书和奖章载誉归来,阳春市养猪协会常务副会长周列激动地说。

马水镇的晨曦下,是他晨间巡查猪舍的身影;谭武村的养殖场间,是他来去匆匆进行技术指导的脚步。从养猪个体户到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领路人”,周列用20余年的坚守深耕养殖一线,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带动乡村发展、农户增收,在广袤乡村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劳动赞歌。

创新驱动
养殖模式“生态智能”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阳春市马水镇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场,看到高大的金属水塔静静地伫立在养殖场门前,室内管道纵横有序,每间猪舍食槽上方的管道均设有阀门。当液态料从水塔输送入猪舍,便可通过阀门精准控制饲料的总量,实现“智能饲喂”。每间猪舍还设有单独可控的畜牧风机,可根据环境变化通风换气、降温除湿。

“这一整套设备,都是我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猪、种猪的出栏量。现在养殖2000头猪,仅需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日常工作,每头猪的利润增加100元左右,健康度提高20%以上。”养殖场内,周列耐心地向记者介绍自主创新的液态料一体化设备。

对于周列来说,“自主创新”这个词贯穿其二十余载的养殖生涯。有什么新品种、新技术,他总是先在自家进行试养和试用,确认可行后,再向其他养殖户进行推广。2022年,他引进新丹育系列种猪,实现产仔量提升30%,日增重量较原旧品种提高25%以上。目前,新丹育种猪已在60多个养殖场推广,年增效益超2000万元。

“养殖业要实现长远发展,环保是第一位。”这是周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生猪养殖的环保压力,他研发了“沼气+养殖”系统,将猪舍的猪粪进行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日常生活所需,为当地生态农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合作共赢
壮大乡村振兴力量

在周列的家乡——阳春市马水镇潭武村新岗自然村,素有养猪的传统。1998年,周列创办了小型养猪场,开始从事生猪养殖。白天,他是猪仔的“保姆”,一边工作一边记录;晚上,他是养殖业的“新生”,在灯下研读技术书籍,厚厚的笔记承载着全部心血。

为了掌握核心技术,周列跑遍了全国各大养殖基地学习经验,从猪舍建设到饲料配方,从环境控制到疫病防控,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条件的养殖模式。2010年,周列创办了阳春市河口镇龙门养殖场,从事生猪、塘鱼养殖,年产值达46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富。”作为阳春市养猪协会常务副会长,周列将这一观念印刻在脑海中,落实在行动上。2013年,他牵头成立阳春市金源养猪专业合作社,面对散户养殖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弱的困境,秉承技术共享的理念,组织会员(社员)开展技术培训、咨询与指导,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如何大量降低养殖成本,让养殖户盈利更多?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周列在协会成员(社员)中推进“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品种、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销售。这一模式的创立,彻底改变了养殖户“单打独斗”的行业生态。在养殖规模最高峰的2018年,250户会员(社员)年增收3200万元,其中4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实行统一采购后,我们能够争取到优质货源,获得最优惠的饲料价格。加入协会以来,我的生猪养殖规模从100头扩展到1000多头,今年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协会成员范绍兵表示。

心系家乡
热心公益延续善举

“周列经常帮助本村的养殖户,带动大家一起发展。村民有什么问题,他也会积极帮忙解决,大家都很信任他。”马水镇潭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明晓表示。

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周列不忘回馈社会,多年如一日热心公益事业。他带头为建桥修路等新农村建设项目捐款,为当地小学捐款赠物,节日上门慰问五保户、孤寡老人、低保户、特困村民,并为家庭困难的会员(社员)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这些年来,他累计捐赠款物价值130多万元。

“他常常在经济上帮助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关心我们一家人,询问家里有什么困难,在养殖技术方面也会细心指导,我们都很感谢他。”接过周列送上的节日慰问品,村民黄荣清忍不住热泪盈眶。

肩负致富“带头人”的使命,周列心系家乡发展,及时向养殖户科普先进、科学的养殖手段,组织专家编写《养猪防疫手册》等5种实用技术手册,累计发放8000余册,并不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班和科普活动,惠及1500余人次。通过专家现场指导、互动答疑等方式,帮助村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三年来,他接受养殖户电话咨询、现场技术指导2000多人次。

站在新起点,周列对多年辛勤耕耘的事业充满信心。“今后我将珍惜荣誉、奋发作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传承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创新创造、团结协作的劳模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勇挑时代重任,助力乡村振兴。”周列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