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在咖啡店享受悠闲时光。
阳江某咖啡店制作的拿铁咖啡。
“一杯拿铁不到10元,还能选不同风味的豆子,现在的咖啡真是又好喝又实惠!”在市区一家连锁咖啡店门口,刚下单的市民陈女士感叹道。
近年来,我市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装修精美的咖啡店铺,价格亲民化、品类创新化、消费场景社交化成为行业发展的三大趋势。从连锁品牌到独立咖啡馆,从街头档口到商业综合体,“咖啡经济”正成为激发市场消费的新活力,持续释放消费新潜能。
生椰拿铁9.9元,钱塘龙井拿铁9.9元,橙C美式9.9元……在美团上,某品牌咖啡产品,款款价格亲民。“前几年一杯精品手冲动辄三四十元,现在10元就能喝到不错的意式咖啡。”咖啡爱好者刘先生对比近年消费账单后,直言“咖啡自由”触手可及。
本土咖啡馆同样加入“价格战”。市区金园路一家咖啡店为了吸引顾客,推出了售价13元的超大杯美式咖啡、红酒日晒浅烘咖啡等“口粮咖啡”。“从华侨新村到金园路,我开了十多年咖啡馆,经历了咖啡一路降价的过程。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市场竞争太大,全市咖啡店现在已经超过400家,商家只能降价才能吸引客人到来。”该店店长黄鸿颖说。
“以前咖啡店还不普及的时候,不管是品牌连锁店还是私人咖啡店,一杯咖啡的价格最便宜都要三十多元,且品类主要以经典的美式、卡布奇诺等款式为主,种类比较少。”市民林女士表示,现在咖啡店比以前多了很多,推出的咖啡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价格也明显下调,成为价格亲民的一种饮品。
对消费者而言,咖啡的价格越低越好。“我和朋友看到哪些咖啡店有优惠都会相互告知,并且在网上查看攻略学习‘薅羊毛’的办法。”林女士说,店铺活动、各种线上平台的活动、到咸鱼上买优惠券等方式都可以买到便宜的咖啡,她经常花三四块钱就能买到送货上门的咖啡。
如果说价格是咖啡消费的“敲门砖”,品种创新则是留住客群的“杀手锏”。在市区漠江路的一家咖啡店,菜单上既有传统美式、拿铁系列单品,也不乏独创的特色咖啡——无酒精的啤酒花咖啡、桃子茶冰美式、荔枝美式、冰菠萝美式、冰青提美式等,品种之多足以让消费者每月每天都能喝到不同做法的咖啡。
季节性创新同样吸睛。金钥花园小区附近的一家咖啡店,每季度都会调整菜单,让消费者在品尝咖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季节的温暖和美好。“店里的产品都是自己研发的,每季度以时令水果为灵感进行选材,比如当前的菜单增加了含有苹果肉桂、澄清草莓液、混合柑橘汁等水果元素的咖啡。”该店老板黄奕斌介绍,四月中旬店里将推出新的菜单,主打产品采用了夏季特有的莲雾、雪梨、凤梨等时令水果,做成特调咖啡,让顾客体验到夏季特有的清新感受。
健康化趋势亦不容忽视。有些店家推出零糖零脂的燕麦拿铁、低因豆制作的“晚安咖”等产品,精准击中健身人群等细分市场。此外,还有不少店家选择“咖啡+简餐”的经营模式,为年轻上班族提供就餐选择。
周末下午,市区环湖路一家咖啡馆座无虚席,消费者们举着咖啡杯在极简装修风格的室内打卡拍照。“我是看了小红书之后过来探店的,发个定位就约朋友一起过来了。”市民朱小姐说,咖啡馆对她而言更像一个社交场所,约朋友出来喝杯咖啡,聊聊天,拍几张照片,就能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社交媒体正在重塑咖啡消费逻辑。为迎合顾客打卡拍照需求,商家各出奇招——把居民楼改造成庭院式咖啡店,院内种满姹紫嫣红的鲜花;咖啡吧台与开放式书架结合,消费者可边喝咖啡边拍摄“文艺大片”;将门面打造成复古风格,让进店的消费者梦回童年时代。
市民金石在阳江开有三家咖啡店,每家店在圈子里都有不小的知名度。“各个店面根据定位都有不同的装修风格和特色产品,比如位于了园的山谷咖啡店,装饰了许多美术作品以契合了园的气质,并用了园建造者郑国谷的艺术作品《脑神经回路》里的财神爷创造了‘财神咖啡’。”金石介绍,新店开张时总会有许多顾客特意过来打卡拍照,他们能帮忙宣传推广店铺,为店铺增添一波客流量。
金石认为,咖啡店的打卡热点日新月异,商家很难长期依靠打卡拍照的客人生存。“打卡拍照的顾客鲜有回头客,对于店铺只能是锦上添花。”金石说,咖啡店的重心永远是品质和服务,把附近的上班族、居民经营成熟客,才能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