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白鹅蛋在恒温室孵化中。
刚孵化出的白鹅苗。
喂食白鹅。
检查鹅蛋孵化进度。
白鹅伸展宽阔的双翼。
在阳春市岗美镇那漠村的晖腾养鹅场,成群的阳春白鹅昂起头不停地“高歌”。一群群雪白的鹅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在“司令”吕世崧的指挥下,时而悠然啄食,时而欢快踱步。
“我的养殖场有1.2万只母鹅,去年孵化阳春白鹅苗近30万只,六成销往海南省。每个月出栏一批肉鹅,全年上市2万只,年产值过千万元。”吕世崧介绍,养殖阳春白鹅效益十分可观,光是一只鹅的羽毛就能卖出30元。目前,吕世崧的业务已经拓展到了海南、广西、贵州、上海等地。
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材,鹅肉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吕世崧家从爷爷一代起便养阳春白鹅,今年60岁的吕世崧自小跟父亲养鹅,早就积累了丰富的养鹅经验,但此前只是“小打小闹”,未成规模。2013年,吕世崧看中鹅的庞大市场需求,果断在那漠村办起了50多亩的晖腾养鹅场,从“散户”变成了“鹅司令”。
检查白鹅生长状况。
“刚开始我养了1000多只母鹅,也养肉鹅。进入规模化养殖,如何才能提高鹅苗存活率?怎么喂才能让鹅长得更健壮?我四处参加相关培训,不断钻研探索。”吕世崧说,2015年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广东省水禽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合作后,该实验室在晖腾养鹅场成立了产学研基地。在实验室师生的指导下,吕世崧“司令”一点点学习养鹅的“兵法”。从鹅棚的建设、鹅舍的健康管理、阳春白鹅提纯复壮选育、反季节繁育技术,到鹅苗的科学孵化、科学喂养,吕世崧逐渐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养殖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吕世崧的晖腾养鹅场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1000只母鹅发展壮大到目前的1.2万只,走出了一条依靠规模、科学养殖肉鹅的致富之路。
2023年,阳春白鹅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据悉,广东省只有5个鹅品种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除了我市的阳春白鹅、阳江黄鬃鹅外,还有江门马岗鹅、清远乌鬃鹅和汕头狮头鹅。
鹅肉是阳江人钟爱的食材之一。鹅的食法,人们已研究出许多菜式。乡村道路的四通八达,让吕世崧将目光投向乡村游。吕世崧介绍,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知道阳春白鹅肉质鲜甜,他计划在那漠村建设一个“鹅庄”,让市民到那里品尝多种多样的阳春白鹅菜式。
■ 文 /阳江日报记者 刘再扬
■ 图/阳江日报记者 陈建华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