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东区滨河南路正式通车。
作为阳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阳东产业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先行承接大湾区产业辐射的资源禀赋。近年来,阳东区紧紧围绕市委赋予打造阳江“两个定位”先行区的战略定位,以“融湾先行”十大攻坚行动为抓手,在对接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新的征程、新的蓝图、新的风采,如何开启、如何书写、如何彰显?近日,阳东区委书记李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谈阳东在主动靠前融湾进程中的具体举措、取得成果和下一步规划,以优异赶考成绩、奋发有为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阳东区农村电商产业园启用,商家在拍摄短视频推销农产品。
■ 阳江日报记者/许 倩 通讯员/陈运恩 ■ 摄影/李向东 谭文强 宋福亮
发挥承东启西优势 坚持软硬联通并举
近年来,阳东区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23+N”工作安排,重点从规则对接、产业对接、市场对接、交通对接入手,主动谋划对接融入“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
规则方面,通过学习借鉴“双区”、两个合作区的先进经验,阳东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园区企业绿色通道审批中心,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实施重点项目并联审批机制,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长比原来缩减20个工作日。
产业方面,阳东区抢抓珠三角产业溢出机遇,主动承接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引进项目405个,总投资额976.71亿元,其中投资额超10亿元项目18个。
市场方面,瞄准珠三角、大湾区的市场需求,以“阳东所能”对接融入“双区所需”,倾力打造服务湾区的清洁能源基地,大力实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工程,全区累计建成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2个、省级“菜篮子”生产基地9个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个。
阳东工业园欣科兴公司生产车间。
交通方面,阳东开通粤西联结大湾区首条合山至珠海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建成江湛铁路阳东段,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完成沈海高速开阳扩建工程,在建G325阳东红丰塘坪段改扩建,启动G228改扩建项目,进一步打通拓宽阳东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大通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共新建铁路34公里,新改建公路超900公里,完成总投资额约40亿元。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阳东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全力组织开展‘融湾先行’十大攻坚行动,系统推进重点工作落实,促进阳东先行对接融入‘双区’、两个合作区发展。”阳东区委书记李坤表示,一方面,阳东将更加主动对接融入,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加快构建为“双区”建设服务的电力能源、基础原材料、产业拓展、优质生活用品、休闲旅游、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六大重要基地,同时围绕打造阳东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突破行动,争取吸纳更多优质项目、优秀人才、优质资源汇聚阳东。
另一方面,阳东将坚持软硬联通并举,加强与“双区”、两个合作区政策、规则、标准和机制的衔接,着力打造“同标高、零距离”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深化推动与广州、深圳、珠海等大湾区城市的快速交通连接,进一步缩短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
红丰镇麻汕村“共享水稻”试验田收割现场。
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建设美丽宜居城区
自2014年撤县建区后,阳东全面融入大市区建设布局,在配合阳江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创建活动中,以完善城区规划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增进民生福祉为中心,邀请省社科院编制完成了《阳江市阳东区沿海经济综合发展规划(2020-2030年)》等多部发展规划,大力谋划打造阳江东部现代化城区,力争打造成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了城区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区人居环境,推动城区宜居品质有效提升。
近年来,阳东区市政道路串联成网,新江台大道、滨河大道东段等大批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广博东路等次干道逐步打通,一批内街内巷硬底化工程相继完成。竹篙山森林公园、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基本建成,那龙河碧道全线贯通,区人民广场和尖山郊野公园一期建成开放。
“我们坚持七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南华实验学校、凤凰中学、区人民医院内科住院综合楼等大批民生项目建成投用,阳东区新妇幼保健院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阳东小学开工建设,近年来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万多个。”李坤说,接下来,阳东将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重点对接融入大市区向南向海发展格局,加快提升全区公共服务和人居生活品质,建设生活环境更加宜居、滨海特色更加彰显的美丽阳东。
广东金辉刀剪股份有限公司的森林厂区。
一是抓好城区拓展建设。以东城镇为核心,加强城区人居环境整治和社区建设,不断优化主城区宜居环境。以合山镇为核心,全面拓空间、增功能、提品位、优环境、强产业,谋划重构城区、人口、产业格局,加快打造生态宜居、功能完善的城区副中心。突出滨海城市风貌设计,谋划开发建设北津片区,推动城区向南向海、向雅韶片区快速拓展。
二是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已建成滨河南路、始兴南路和江台路南延线工程的基础上,提速建设迎宾大道、福兴路、湖滨路南延线,加快推动南华路动工建设,升级改造永安路等18条城区主次干道,逐步打通瓶颈路,形成畅顺通达的城区内循环路网。同时统筹推进一批水、电、气、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补齐市政基础设施领域短板。
三是守好阳东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托现有山水林田等独特风光,进一步完善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竹篙山森林公园、许鸿飞雕塑公园、美的休闲湿地公园、那龙河碧道等公园绿道和休闲驿站建设,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活更舒心。
做优平台完善配套
加快打造产业集群
近年来,阳东区委区政府一直把工业作为引领发展的重要元素,抢抓“双区”建设和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全力推动阳东工业高质量发展。
平台建设方面,多措并举推动阳江东部“融湾强带”发展平台启动区在阳东落地实施,推进阳东经济开发区扩容提质,荣获省“综合发展潜力经开区”称号,成功入选省培育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目录,园区承载力显著提升。
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打造智能电器、机械装备、高品质紧固件三大超百亿产业集群和超千亿新能源产业集群迈出坚实步伐,具有阳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李坤表示,接下来,阳东区将重点抢抓省委纵深推进“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巩固完善珠三角与粤东西北长期对口帮扶长效机制、推动珠三角产业在省内有序梯度转移等重大发展机遇,以重大发展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招引和培育“1+3+3”产业集群,全力开创阳东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阳东区宜居优美环境。
第一,进一步做优做强发展平台,推动工业园区提质增效。重点配合市抓好阳江东部“融湾强带”发展平台启动区落地实施,为更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实现阳东融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以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阳东片区落地建设为重要契机,抓好阳东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加工贸易转移产业园工作,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推动园区与周边镇区产城融合发展,提高园区的综合承载力。加大力度推进全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积极盘活用好新洲和大沟两个片区存量土地,为工业园区扩容提质增效“腾出空间”。谋划建设共管飞地产业园。以阳东经济开发区沈海高速以北片区和新洲片区(面积各约5000亩)为基础,积极争取省发改委支持阳东建设共管飞地产业园,主动对接引进佛山、珠海等大湾区城市下辖县区参与“飞地”建设。谋划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园。充分发挥阳东核电产业优势,谋划在东平、大沟片区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园,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将更多核能装备、清洁能源装备、储能制造等新能源产业项目落户园区。
第二,加快打造“1+3+3”产业集群。“1”是指超千亿新能源产业集群。全力配合市建设阳江国际风电城,加快海上风电集控中心、中广核帆石一等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谋划推进一批核能、光能、储能、蓄能等新能源项目,尽快把超千亿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成型。第一个“3”是指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木器制造产业。重点依托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同时以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契机,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第二个“3”是指智能电器、机械装备、紧固件三大超百亿产业集群。发挥阳东比较优势,瞄准高端高新,紧紧抓住省巩固完善对口帮扶、推动珠三角产业在省内有序梯度转移的有利契机,积极面向“双区”开展招商引资,持续引进更多、更有竞争力的智能电器、机械装备、高品质紧固件等产业项目。
第三,健全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一方面,通过专项债券资金、对口帮扶等形式,加快完善园区道路、污水管网、水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依托园区产城融合运营平台,注入园区优质资源资产,大力推进标准厂房、人才产业园、仓储冷链物流基地、科创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生产、生活服务性配套,通过市场化手段以及小片区集聚发展等方式打造现代产业新城。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