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任绍华 特约通讯员/陈良才
“阳春各级各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李希书记在阳江调研的讲话精神,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真抓实干推动阳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争当绿色发展排头兵。”近日,阳春市委书记陈平接受记者采访,结合阳春实际,畅谈如何贯彻落实李希书记在阳江调研的讲话精神。
陈平表示,阳春将按照阳江市委“以海兴市、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加快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决胜全面小康,为阳江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争当广东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作出阳春的贡献。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陈平表示,阳春要准确把握我省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定位,主动对接广东沿海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参与“珠中江阳”经济圈建设,全面融入阳江“以海兴市、绿色发展”战略大局,推动阳春成为珠三角与粤西的连接枢纽。
陈平认为,阳春要坚持走具有特色发展之路,保持高质量发展定力。突出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信息化“三化驱动”和生态旅游、生态养老、生态农业“三大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这是阳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根本路径。
近年来,阳春抢抓纳入大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机遇,发挥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主动承接发达地区包括产业、项目、技术等方面的转移,积极跟进全市重点项目、新签约项目、意向项目落地建设,升级改造钢铁、水泥、机电等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原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发展模式由“分散型”向“集聚型”转变。
此外,阳春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着力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等人才发展平台,把优秀人才聚集到阳春发展事业中来,为阳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发展区
陈平介绍,阳春将坚持规划引领,分片区、分时期、分阶段推进中心城区开发建设,着力推进河东、河西、城北三大片区组团式发展。阳春正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一批集贸市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正加快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推行“容缺受理”机制,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同时启动了工业园“二号章”工程,缩短办事服务流程,促使入园企业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尽早投产达效。
陈平表示,阳春将继续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完善“光宽+4G”优质网络,稳步推进“数字政府”“智慧阳春”建设,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推进“生态+”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动阳春市AAAAA级圆梦廊桥景区、鸡笼顶高山草原旅游区、春湾特色旅游小镇、八甲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小镇等生态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积极开发养生保健、休闲度假、旅居养老等生态养老产品,进一步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着力打造特色山地经济和生态农业品牌,努力实现生态旅游、生态养老、生态农业“三大生态产业”融合发展。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阳春将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力争用3年时间推动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陈平说,要全面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牵引作用,组织开展农村党建示范活动,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落后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鼓励在职干部和退休干部回乡参与乡村建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陈平表示,阳春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农村综合性改革,引导城市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格局。同时,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全力推进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连片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片,创建一批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要塑造乡村文明新风,推动修订村规民约,形成有效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陈平介绍,阳春还将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统筹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保障性扶贫,重点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确保扶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各界力量,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陈平表示,阳春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着力打造干事创业队伍,全面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聚焦解决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黑恶势力背后“保护伞”、落实惠民政策中的“微腐败”等突出问题,为阳春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