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阳江打造“绿能之都”

赵福明

2025-11-17 10:08:35 来源:阳江日报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能源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创新驱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阳江打造“绿能之都”

赵福明

阳江日报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能源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锚定“双碳”目标,明确“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将清洁能源发展上升为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港三大国家战略交汇节点的阳江,正以“打造绿能之都,建设海丝名城”为战略抓手,奋力书写能源革命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的时代答卷。作为清洁能源企业,阳江核电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主动融入国家能源战略与地方发展大局,以科技创新筑牢安全根基,以产业协同激活发展动能,以企地融合拓宽价值边界,在推动核能高质量发展、助力阳江打造“绿能之都”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安全筑基、产业赋能、协同共赢”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新时代清洁能源协同区域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坚决扛起核安全政治责任,助推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更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核电,安全第一”,这一重要指示为核电企业发展划定了根本底线。阳江核电始终将核安全与安全生产摆在首位,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严慎细实”的工作实践,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理念和发挥“我行、我敢、我上”的阳核党员精神,推动安全生产业绩持续迈向世界一流,为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科技创新是驱动核电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阳江核电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以技术突破破解行业难题,以标准输出引领产业升级。2022年以来,累计受理专利847件(其中发明专利321件),授权专利321件,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团体标准25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52项,多项技术成果实现核电行业突破。2025年,阳江核电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ISO/DIS 23225《核电厂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正式发布,向全球核能行业输出阳核经验及标准。该标准的制定填补了国际核能领域,在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的空白,为核电厂80-100年的长寿期运行,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阳江核电通过自主创新的持续赋能,率先建成全国全流程核电群堆管理实体化运作平台,实现群堆“高效协同、精准管控”。结合“生产指挥+大修管理+设备管理”三大中心体系,以“工作过程和设备管理”为两大抓手,通过数据治理、基础工作及系统集成、AI应用等推动实现安全生产全流程管理数智化,实现群堆设备动态监测、缺陷隐患集约化管理、安全风险全方位防控,让“核电智慧运营”从理念变为现实。

2024年,阳江核电上网电量500.75亿度,成为国内唯一连续两年突破500亿度的核电厂;87.5%的WANO(世界核营运者协会)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修持续创优;2025年斩获“全球卓越绩效奖”(世界级),成为国内首家获此殊荣的核电企业,为全球核电行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和智慧。

坚持融合发展,助力“绿能之都”发展新生态

阳江作为广东“第一电力能源大市”,坐拥大湾区向西延伸的区位优势、山海风光兼备的资源禀赋,为打造“绿能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阳江核电作为区域清洁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正以产业链协同为纽带,推动核能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助力阳江构建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激活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阳江已形成涵盖核电、风电、水电、光伏、抽水蓄能的多元清洁能源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市电力建成装机容量达2250万千瓦,居全省首位;2024年向大湾区送电718.51亿度。广东每用10度电,就有1度来自阳江。

绿色低碳是核电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使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阳江核电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创新探索“生态核电”发展模式,围绕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低碳发展等八大维度,构建生态核电运营指标体系,2024年成为全国首家“生态核电运营示范基地”,2025年其生态品牌案例入选“中国品牌优秀典型案例”。

截至2025年9月底,阳江核电累计上网电量超4256亿度,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1.29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9亿吨,环保效益等效于种植95.8万公顷森林,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低碳能源转型提供了稳定清洁电力支撑,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清洁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绝非单一项目的“单兵突进”,而是全产业链的“协同作战”。阳江核电以“产业联动、资源共享”为思路,深度融入这一格局,通过与阳江市、阳东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核电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协同中国广核集团产业资源,在阳江构建“核风光储清洁能源、原子能科技创新、区域集群综合服务”三大示范区,打造“核芯科创园-产业协同链-融合发展带”的产业生态,让清洁能源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集群发展”。2024年,中广核在阳清洁能源产业累计向大湾区送电超511亿度,成为阳江打造“绿能之都”的核心支撑力量。

开放共享,书写企地协同发展“新篇章”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撑,地方的进步也需要企业的赋能。作为国资央企,阳江核电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将公司发展融入阳江市“打造绿能之都,建设海丝名城”的战略大局,通过生态融合、产业融合、企地融合“三融并举”,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百千万工程”、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主动作为,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地方繁荣”的同频共振,彰显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阳江核电深刻把握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将助力“百千万工程”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以党建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阳江核电成立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委派4名党员干部驻点镇村一线,构建“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带头”的工作机制;创新设立“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联合6家战略合作伙伴与东平镇签订合作备忘录,通过“培训+招聘”双向发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精准对接;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推动帮扶模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助力东平镇及允泊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带动村集体增收超500万元,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企地融合的“连接点”。针对核电行业对运维产业技能人才迫切需求,阳江核电联合阳江市政府、阳江技师学院及核电运维关联企业,创新成立了“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打通“产业需求-教育培养-人才输送”全链条,计划三年内培养千名核电运维技能人才。这种“政企校企”四方联动的模式,既为企业发展储备了专业人才,也为地方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更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实现“培养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家庭、振兴一片区域”的多重效益。

此外,阳江核电主动担当“绿能之都”的宣传者与推广者:协调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通过主题宣传、纪录片、科普动画、校园活动等多元形式,让核电知识“破圈”传播;创新“核电+文旅”模式,将核电基地打造为科普教育与旅游观光的网红打卡点,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入选行业典型案例,以“生态阳核”品牌助力阳江提升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让“绿能之都”的名片更加鲜亮。在生态融合方面,阳江核电获评“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省减污降碳突出贡献企业”,让绿色成为企地融合发展的底色。

能源兴则经济兴,生态美则未来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阳江核电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锚定“双碳”目标与阳江“绿能之都”建设蓝图,以更坚定的决心推动科技创新,以更开放的姿态深化产业协同,以更务实的举措推进企地融合,持续激活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动力”,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征程中勇毅前行,为阳江打造“绿能之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单位:阳江核电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