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扎根基层 靶向赋能乡村振兴

若 兰

2025-07-30 09:47:47 来源:阳江日报

近年来,市委全面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全周期培养,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据统计,全市在2021年和2024年共选派2批次463名驻村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扎根基层 靶向赋能乡村振兴

若 兰

阳江日报

近年来,市委全面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全周期培养,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据统计,全市在2021年和2024年共选派2批次463名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去年底全市71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7月11日《阳江日报》01版)。驻村第一书记成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市委创新实施“三查三定”选派机制,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选派一批真正有能力、有实力、有热情的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人才队伍。扎根基层,对于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来说是一次严峻考验,既要增强党员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服务基层、艰苦创业的鲜明导向,又要增强艰苦环境锻炼的自觉意识,培养逆境磨炼的心理素质,自觉担当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职责和任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场上做好强基固本、强村富民、基层治理和为群众办实事各项工作,切实担当起乡村振兴“第一责任”,带领群众实干苦干,才能实现各项战略目标。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还要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宗旨,深入开展各种调查研究工作,主动把袖子撸起来、把裤腿挽起来、把扇子摇起来,走进群众家中和田间地头,躬下身子与群众拉家常,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听取群众最真实的心声,收集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切实做到“脚下有泥、心中有谱”,在为群众做决策、找路子、育产业时,始终把群众需求、群众呼声和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才能因地制宜、制定出更符合群众意愿的政策和措施,精准赋能乡村振兴。同时,通过主动融入农村、融入群众,带着真诚的态度到基层学习,自觉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汲取群众智慧和力量,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带领群众向着致富奔康目标大步前进。

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还要增强服务宗旨,始终将“靶向为民”服务理念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时刻谨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遇到的问题真正记在“小本本”上,及时解决老百姓反映的困难,加大干群之间的信任,用心用情用力筑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也唯有将初心使命浸润在解决群众“烦心事”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从群众“最急、最愁、最盼”的难事抓起,一件一件帮忙解决,让为民服务的价值坐标始终对准基层痛点、对准群众需求,让每一次俯身倾听、每一回热心帮助都成为温暖民心的实际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