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但涉及的金额较小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算了,不值得”。近日,阳江市场监管部门发布2024年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其中不乏消费者因被收取不合理小额费用而积极主张自身权益的例子。在谴责这些例子中的不良商家的同时,笔者想为这些勇敢的消费者点赞。
消费者花钱购买产品或服务,商家凭借产品或服务获取正常的利益,双方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平等的交易,就算消费者较真,可能也不一定成功。一是收集证据难,购买一些商品时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想维权时错过时机;二是碍于面子,为了“小数额”的金钱“大动干戈”,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小气、小题大做,不好意思;三是缺乏时间精力,一些民事纠纷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投入的时间精力多,花费的金钱大于自己主张的权益,“投入”和“产出”失衡,不划算;四是消费者缺乏维权意识,遇到问题时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无从下手。
当遇到不平等的交易,消费者如果不主动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就给不良商家释放了信号,那就是欺骗无错,长此以往,将会有更多、更过分的不合理现象发生。这样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会助长不诚信的市场环境,最终劣币驱逐良币,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发力。消费时,消费者要睁大双眼,辨别商家的商品,识别骗人的话术和套路,发现问题时,勇敢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及时举报、投诉不良商家。商家要树立诚信意识和精品意识,以过硬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不能前脚收钱,后脚就“背刺”消费者。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发现问题,监督商家整改;对于消费者的举报和求助,要积极回应,给予指导和帮助;要做好宣传,公示严重违反市场秩序、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公布不良商家的骗人套路,发布消费者“投诉指南”和成功维权事例,提升广大消费者识别骗局和投诉的能力和意愿。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马克思明确了消费在社会再生产环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消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发现不合理的现象时,请勇敢地行使自己“较真”的权利,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可以让别人“避坑”,也许你争取到的权利,将成为照亮他人生命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