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知天而作”背后的拼搏精神

曾文婷

2024-05-24 11:31:37 来源:阳江日报

据《阳江日报》5月16日报道,在阳西县沙扒镇华电阳江公司青洲三项目海域,一座能捕风捉雨的“天眼”——海上气象观测站,源源不断地为陆上集控中心集控室的“智慧风场”平台传输气象要素数据。作为国内首批、广东首个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气象观测“天眼”,建成以来为地方防灾减灾决策以及海上风电场安全运行和生产提供依据,而且实现了海上风电场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从“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的跨越。

发扬“知天而作”背后的拼搏精神

曾文婷

阳江日报

据《阳江日报》5月16日报道,在阳西县沙扒镇华电阳江公司青洲三项目海域,一座能捕风捉雨的“天眼”——海上气象观测站,源源不断地为陆上集控中心集控室的“智慧风场”平台传输气象要素数据。作为国内首批、广东首个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气象观测“天眼”,建成以来为地方防灾减灾决策以及海上风电场安全运行和生产提供依据,而且实现了海上风电场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从“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的跨越。同时,这项科技成果也展示了我市气象服务水平如“竹子开花节节高”。

社会生活生产要“看天吃饭”,存在地理位置、技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久雨疑天漏,长风似宇空。”阳江地区气候复杂多样,尤其是每年进入汛期后,台风、强对流、强降雨等气象灾害多发。长久以来,敏感的气候变化给我市的农事渔业生产带来潜在的隐患,也会对现代海上风电场的建设施工和运维生产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的社会公共事业。精密观测气象,精准预测天气,提升优质的气象保障能力,直接关系到城市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然风云变化莫测,要做到“精密”“精准”谈何容易,气象科研人员必然要承受莫大的压力,并要不断付出艰辛的努力。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我国气象泰斗、漠阳骄子曾庆存院士曾赋诗:“功成有志慰先贤,铁杵磨针二十年。神箭高飞千里外,红星遥测五洲天。东西南北观微细,晴雨风云在目前。寄语中华好儿女,要攻科技更精尖。”气象多变,初心不变。曾院士已是耄耋之年,仍以“雄心初立志驱前”般干劲投入到科研事业中,坚持在专研领域“攀上珠峰踏北边”,报效祖国、为国争光。曾院士的科学家精神,激励着家乡人民努力拼搏,激励着科研群体勇攀科技高峰,创造新的辉煌。

气象部门与优势企业联合攻坚,努力健全阳江海上气象观测网,提升近海海洋经济带气象保障能力,助力海上风电企业安全稳步提高产能,展现了努力实现“知天而作”的拼搏精神。当前,我市正举全市之力打造绿能之都,建设海丝名城,各行业各领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作贡献。信心比金子更重要,广大干部群众要大力发扬这种“知天而作”背后的拼搏精神,为阳江实现综合实力新跃升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