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读是繁体书

□ 林祥悠

2025-07-04 09:24:03 来源:阳江日报

网购的《宋词选》回来了。拆开包装,把书拿在手里,一股浓郁的馆藏气息扑鼻而来。看着陈旧的封面,翻着发黄的纸页,摩挲着岁月残留在纸页间的一道道痕迹,心里便会泛起一种无法言说的平和。这是一本二手书,品相为八

最爱读是繁体书

□ 林祥悠

阳江日报

网购的《宋词选》回来了。拆开包装,把书拿在手里,一股浓郁的馆藏气息扑鼻而来。看着陈旧的封面,翻着发黄的纸页,摩挲着岁月残留在纸页间的一道道痕迹,心里便会泛起一种无法言说的平和。

这是一本二手书,品相为八品,但是纵观它周身的模样,却似乎没有被人翻阅过。它是一本197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竖版繁体书,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选注者为胡云翼。看简介,胡云翼生于1906年,是词学家,于唐宋词尤有研究。当初,我决定买下它时,就是被卖家展示在网页上的那些别具特色的注疏所吸引。看了其中几首苏轼词的注解,果然精彩。

很喜欢这种大字正文、小字批注的竖版繁体书,读起来,似乎更有古典的味道。念大学时,学古代汉语,教材全是繁体字,看惯了简体字,初次看到全是繁体字的书,并且还是教材,心里就发怵。那时,我正在看鲁迅与学衡派论争的书,因此,对这些全是繁体字的书心里更是抵触。然而没办法,不学教材,就得补考,只好硬着头皮看,硬着头皮读。却也奇怪,很多原本不认识的繁体字,渐渐认得了;很多原本不懂的繁体字,也渐渐猜懂了。却又发觉,读繁体字的书,其实别有一番趣味。

有一段时间,我很沉迷于看繁体字的书,于简体字的书,反倒觉得无味。先前,家里有一本朱熹注的《大学集注》与《中庸集注》。听父亲说,这书是我爷爷当年在一废品站买的,很薄,原封面已破损,爷爷用牛皮纸重新装订了封面。看样子应是民国刻本。可是,这书到了我手里后,我还没有看完,它就不见了。我把家里翻了个遍,终究还是没有找着。便是如今,我一想起它来,心里就怅然。后来,我到网上买了一本竖版繁体朱熹集注的《大学》与《中庸》,聊当抚慰。可是每次翻看,我就要忍不住重新把家里翻检一遍。

我似乎越来越喜欢看古人批注的书了。一看金圣叹批注的《水浒传》,便不忍放下手来;一看脂砚斋评点的《石头记》,便会一头扎到里面去;即便是《西游记》,我也还是喜欢看李卓吾批注的版本。可是金圣叹只批注了前七十回的《水浒传》,脂砚斋也只是评点了前八十回的《红楼梦》,细批重批的回目更少,让人深感遗憾。看七十回后的《水浒传》,看八十回后的《红楼梦》,多少有点让人感到索然无味。或许这是心理原因,却也是因为这些评点确实太精彩了。

有一次,我到外市游玩,走到一网红步行街。街里人山人海,各种吃的玩的,琳琅满目,行走其间,让人应接不暇。没想到,在热闹的摊档中间,竟然出现了一个旧书摊。旧书很多,除了各样书刊及各种版本的鲁迅杂文集外,还有两册1978年版的竖版繁体《古文观止》。看到后,我便把书拿在手里,翻开来看,注解的方体小字很是清晰,比我家里的刻本软体小字大很多,且清晰很多。一问价钱,非常合适,便买了下来。这一意外收获令我的整个出游增色不少。

最近两年,我突然对地方志书非常着迷,一有空闲,便要拿起各版县志来看。初看时,多少有点吃力。除了会遇到一些繁体生僻字及一些异体字外,如何句读,也常常让我费尽脑筋。老想放弃,却因为喜欢,便坚持了下来。后来,看得多了,渐渐地感到没那么吃力了。虽然有时候还是会遇到很多难以跨越的高山深涧。

中学语文课本曾收录一篇叫《为学》的文章:“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儒学大师荀子在《劝学》中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又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见,在困难面前,一个人只要狠下心肠,硬着头皮,立心“朝着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那么,在书山与学海里便能跨过无数的高山与深涧。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