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好书伴我行

□ 陈政宏

2025-04-29 09:28:05 来源:阳江日报

我喜欢看书,如今,家中有上千本书,有小说、诗集、散文,也有各种工具书。每遇闲暇,我喜欢坐在书房里,看纸页的文字游走,嗅着油墨香,心头亦生安宁。其实,这份对书的眷恋,早在童年时就扎下了根。小时候,家里给

幸有好书伴我行

□ 陈政宏

阳江日报

我喜欢看书,如今,家中有上千本书,有小说、诗集、散文,也有各种工具书。每遇闲暇,我喜欢坐在书房里,看纸页的文字游走,嗅着油墨香,心头亦生安宁。其实,这份对书的眷恋,早在童年时就扎下了根。

小时候,家里给我备了各种图画书,父亲每晚都用带着烟味的嗓音讲故事。有时,故事讲到精彩处,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把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时,我会兴奋得在床上翻滚起来,双手胡乱地挥舞,仿佛自己就是那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当听到故事里的孙悟空被压五指山、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时,我的心会随之揪紧,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情感起伏间,这些小故事就像一颗颗种子,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让我对书籍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很快,我上了小学,那会儿我是小巷里响当当的“孩子王”,振臂一呼就能聚起一群小伙伴。这般“威望”倒不是我真有什么能耐,只是我喜欢看书,总是揣着几本图文并茂的旧书,像什么《李小龙传奇》《水浒传画册》《冒险小虎队》之类。我常把伙伴们聚在榕树下,讲那些拳脚生风、快意恩仇的好汉故事,讲到兴起时,便抄起扫街的竹扫帚当哨棒,学着武松的样子挥舞,扫得尘土飞扬,好不威风。

看了那些经典故事,我变得“足智多谋”,想出了许多鬼点子。有一次,从《水浒传画册》里梁山好汉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迈场景得到启发,我带着小伙伴们在小巷的石桌上搞起了“好汉聚餐”。大家各自从家里拿了一些吃的,什么面包、薯片、饼干、水果,乱七八糟摆了一桌。我学着梁山好汉的样子,举起两只菠萝包大喊着:“兄弟们,大口吃,别客气!”大家有样学样,吃得满嘴都是,还互相抢着对方的食物,欢声笑语在小巷里久久回荡。

年龄再大一点时,家人们给我买回了十几本科普读物,有几本《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一整套《世界百科全书》。通过这些书,我渐渐看懂了许多寻常事物:比如晾衣服时水渍消失,原来是水化成看不见的蒸汽逃走了;夏日里,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那是因为光速比音速快;最让我吃惊的是空气并非“空”的,而是藏着很多看不见的气体分子,能让我们畅快呼吸。在阅读中,我的知识面一次又一次地扩大,对习以为常的天地万物,渐渐有了科学的认识。

在书籍的滋养下,我的写作能力悄然提升了。记得初中时学习写记叙文,那些从《故事会》里读来的情节铺垫手法,从《朝花夕拾》中学到的抒情笔调,从《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获得的叙事节奏,都自然而然地表现在作文中。后来读高中写议论文,那些从历史书上读到的典故,在科普书中记下的原理,都会在写作时突然跃入脑海,这让我的作文频频登上教室后面的优秀栏。

这么多年,读过各种书之后,就会有一种很深的体会:虽然不能将所有读过的书都化为己用,但当提笔写作时,身后就像有无数只手在帮自己,那些读过的书中的精华与自己构思的作品会有机地结合,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那些不经意间的信手拈来,足以让人领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真谛。

工作以后,即使工作繁忙、日常琐碎,我仍会挤出时间看书,有时读经典散文、小说、诗歌,让思绪穿越时空,自由飞翔;有时也读写作的方法书,读各类报刊上的文章,揣摩情感表达,学习谋篇布局。接着我会动笔仿写同类题材,或者续写一个片段,在实践中深化理解。这种从“读者”到“写作者”的视角转变,让我的阅读收获更加丰盈。

读的书愈多,写作的冲动便愈强烈,文字就成为我另一种表达的方式。每当琐事缠身、忙得喘不过气时,复盘过程,抒发感想,总能豁然开朗起来。更幸运的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友,我们以文会友,在创作路上相互鼓励,互相启发。我想我会一直写下去,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争取让更多的人看到我写的文章,看到我阅读后的所思所感,从中有所感悟,感受温暖,汲取力量。

如今,在我内心深处,早已把书视作自己永远的灵魂伴侣,它让精神世界丰盈充实,让生命的质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成长路上有书相伴,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