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亭”不少地方都有建,这里说的是广东两阳中学的立志亭。
广东两阳中学的前身是1903年在广州创建的“广府中学堂”。“广府中学堂”是广东近代中等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更名为“广东省立广府中学”“广东省立第二中学”,1930年学校遭火灾停办。1932年,迁址到阳江复办,1936年更名为“广东省立两阳中学”,1951年学校定名为“广东两阳中学”。
广东两阳中学原址在阳江市区髻山,2011年阳江市政府决定迁建新址。新址位于美丽的共青湖之西,占地面积300余亩,结合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打造出生态校园的新模式。
广东两阳中学新址的后山名为岐山,海外校友何恭程博士捐资在山上建一仿古六角凉亭,定名为“立志亭”。学校约笔者为此亭撰副对联,要求寄意:希望学生志存高远,希望学校再铸辉煌。
初稿拟了数联,反复修改均不理想。后来重新拟了副11字联如下:
治学修身,践志同圆强国梦;
登峰造极,续航层出接班人。
新稿拟毕,自己觉得此联内容虽然切合学校寄意要求,但仍不理想。仔细琢磨,发现此联近乎学校要求寄意的那两句话的翻版,欠缺景观意象。如何把联意和景观有机结合起来,把寄意蕴藏于字句之内,让人阅读对联时引发联想?我凝视着设计图中的六角亭和周围优美的风光,放飞想象,脑子里浮现出师生们课余并肩向上、信步登山,在亭子里昂首远望、畅谈志向的画面,更换角度再拟一联:
昂首并肩,步踏瑶阶攀玉岭;
倾心纵目,志随鸿阵达青云。
此联字面直译的意思:师生们肩并着肩,昂起头来一起迈开阔步,踏着珍贵的台阶登上这美丽的山岭。站在亭子里竭尽诚心放眼远望高空,胸中远大的志向紧随飞翔的雁群直达理想的青云。
我们都清楚:学业的成功、事业的成功,不能光靠个人的努力,还必须互帮互励,发扬团队精神;不能奢望一蹴而就,而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和奋进。祖国、社会、学校、老师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奠定了这么珍贵的基础,我们才能有今天的环境。只要我们用感恩报国的情怀不断向上,放宽视野、坚定意志、全力奋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目标。我努力把这些感悟都寄托在对联之中。
两联拟好后,我在几个微信群发出去征求文友们的意见。大约二成文友支持选用第一联,认为表意更直白,更有时代感。八成文友则更喜欢第二联,认为情景相融、耐人寻味。大家认为此联既切“亭”,又切“立志”,意象生动、意境励人。
文学作品的意象和意境是两个概念。意象,指作品描述的具体景物、人踪或事件,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寄托在这些具体的形象之中。而意境,则是由意象所引发出来的情感空间,作者凭借作品描述的形象,寄托自己对画面的情感引申,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画面的联想体会和心灵感悟。简而言之,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础,意境是意象产生的升华。诗词、对联等韵律文学作品,若光顾意象则容易浮于表面,离开意象则单薄粗浅甚至寡然无味;光求意境则容易缺乏形象,不求意境则内蕴肤浅甚至近于口号化。把意象和意境契合起来,将意境藏于意象之中的作品才耐人寻味。这应是诗联爱好者的努力方向。
笔者将以上两联送交学校。校方最后确定选用第二联。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