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古俚语地名漫谈

□ 冯 峥

2024-10-24 10:14:36 来源:阳江日报

看了某媒体《全国首个蝴蝶助学太空舱图书室落户那龙镇》报道,发现被采访人把“那龙”发音“拿龙”,这无疑是从普通话音译过来,正确读法是“挪龙”。

阳江古俚语地名漫谈

□ 冯 峥

阳江日报

看了某媒体《全国首个蝴蝶助学太空舱图书室落户那龙镇》报道,发现被采访人把“那龙”发音“拿龙”,这无疑是从普通话音译过来,正确读法是“挪龙”。如果读“拿龙”,就把那龙这古镇的历史否定了。因为历史上的古俚语读“挪龙”。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有关“那”条的解释是:用于地名时,读作nuó;【诺何切】——敲黑板了,正是阳江话的“挪”音!

根据国际惯例,地名人名译音以当地土音为准。任是多国外语,说到“北京”,都以汉语普通话“北京”的发音为准。因此,不管普通话阳江话,“那龙”都应读“挪龙”。

在岭南,古俚语的“那”字(俚语发音“挪”,僚语发音“罗”),是水边田野的意思。以“那”字开头,基本是指与田野相关的地名,“那”后的字多表述田野的特征。

如:那笃,意为田野的尽头或角落。那六,意为水车灌溉的田。那味,意为收成好的田。那八,意为坡田。那邓,意为邓姓人的田。那扶,意为村子建在田野那边。那旦,意为河滩田。那洋,即牧羊的田野。

罗迈,“罗”为田,“迈”为村,田上建村的意思。罗旺,“旺”俚语乃金樱树,村建在长有金樱树的田边……

据不完全统计,阳江“那”字头的地名有80多处。“‘那某’等地名的分布,正和以冼冯氏家族及其奴隶组成的俚人集团的分布基本相符。”(潘雄:《试论古俚人后裔》载《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同样原因,作为地名的“华”字,阳江话应该读作“麻”音。“麻”在俚语是村落的意思。“麻”后的字多说明田野的特征。

如:麻濠,靠壕沟的村落。麻陈,陈姓村庄。麻埗,村子建在从前牧马的河边。麻表,“表”即黄竹,村建在黄竹林地上。麻汕,村边有许多鱼在游动。“汕”是群鱼游水的样子,阳江话谓鱼产卵叫“汕春”。

俚僚语传下的地名还有:

凉(也作良、梁、粮)——意为黄色平地。阳江古称“高凉”。有地名“良垌”“良朝”等。

莫(也作漠、魔)——即牛,阳江叫“牛魔”。“漠阳江”意为放牧牛羊的大河(“阳”通“羊”)。阳春潭水镇“莫村”,因村民从前以养牛为业,故名。

林(也作滥、临、南、轮)——水的意思。阳江有地名“林头”“车轮”“轮水”等。

溪(也作谿、陂、鸡、奇)——流入江河的水。阳江有地名“溪头”“溪坪”等。

百(也作博、卜、北)——意为河流出口、隘口。阳江有地名“百六”等。

高(也作句、九)——藤的意思。阳江有“高垌”等。

埗(也作埠、步、铺、埔、浦)——水边的村庄、码头。阳江有地名“埠场”“单埠头”等。阳西织乑镇的“石埗”乃石头筑成的埗头。

峒(也作洞、垌)——以田野、河流、山岭为界线的地域。阳江有“参洞”等。

六(也作麓)——意为山谷。阳江有地名“那六”“上六”等。

丆——河边地。如“大丆”“丆桥”。

甘——意为洞穴。“北甘”意为北边的山洞。“那甘”即山洞边的田。

坑——水渠。阳江地名有“罗坑”“周坑”。

车——读【尺蔗 切】,倾斜、斜坡的意思。阳春有地名“车田”,即斜坡上的田,因村建于此地故名。

通过这些具有浓郁特色的地名,我们可以想象古代阳江的生活环境:田畴铺展、水草丰茂,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勤耕细作、牧牛放羊,乐土安居。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